深海世界

深海的世界裡,生物為了要在黑暗、溫度低、壓力大及食物缺乏的環境中生存,而演化出許多特殊的形體與特徵,與牠們在淺海的兄弟姊妹完全不同!

 

大嘴鰻魚 (Corvus eel)

大嘴鰻魚

生長在陽光永遠無法到達的 3000 米以下海溝裡,雖然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鰻魚是同一類,但是這裡的鰻魚已經發生嚴重「變異」,為了適應深海的捕食要求,大嘴鰻魚的嘴越來越大,巨大的下頜保証它可以一口吞下和自己體積一樣大的魚,然後再慢慢消化,它們已成了深海世界裡的蟒蛇。

 

變色魷魚 (Squid change color)

變色魷魚

變色魷魚活在 1800 米深海,身體能隨著環境變化而變色,圖中牠把自己變成紅色,因為在深海裡生物看到的海水是淡紅色,而且正在吞噬一隻身體是白色的同類。

 

瞎龍蝦 (blind lobster)

瞎龍蝦

棲息於東大西洋海域 400-1000 米的深海裡,沙泥底,以碎屑為食。身體扁平,步足呈鉗狀,眼睛則有明顯的退化現象。

 

黑龍魚 (Black Dragonfish)

黑龍魚

生長於亞熱帶 1200-2000 米深海域,雌性是黑色的,有發展良好的犬齒,觸鬚與腹鰭及有六條斑紋。雄性是深褐色的,顎骨上沒有牙齒、沒有觸鬚也沒有腹鰭。雌性在白天期間於深度較淺約 500 公尺的地方生活,在晚上則游回較深海中。雄性則總是留在深海中生活。

 

傘口鰻魚 (Umbrella Mouth Gulper)

傘口鰻魚

分佈於全球各大洋水深 500~7625 米水域, 最顯著的特徵是它巨大的嘴,甚至大過它的身體。它的口部較松得絞合在一起,在必要的時候能夠打開很大的角度以吞下比它大的食物。由於它的下顎部分外觀與「鵜鶘」的喙很類似,所以在英語中吞鰻也被稱為「鵜鶘鰻」(pelican eel) 或「傘口吞噬鰻」(Umbrella Mouth Gulper)。吞鰻沒有肋骨,因此它的胃可以擴張以容納體積巨大的食物。吞鰻依靠一條鞭裝的長尾來行動。長尾末端可以發光,被認為可以用來吸引獵物。鰓孔小,與吻端距離長於與肛門的距離。鰓條骨數 5,內臟遊離骨數 6。由於生活在深海,視力亦不發達。一般可以成長到 0.61 到 1 米長。

 

水滴魚 (Blobfish)

水滴魚

水滴魚生活在澳洲和塔斯曼尼亞島附近的 1500 米深海裡,由於它的住所很難達到,我們很少能看到它們。水滴魚生活的地方的水的壓力是海平面的幾十倍。在這種環境下,魚膘(幫助魚類保持浮力)很難有效的工作。為了保持浮力,水滴魚的身體是由一種密度比水略小的凝膠狀物質構成。這使得它不花力氣就能輕鬆的從海底浮起。缺乏肌肉對於水滴魚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它主要靠吞食面前的任何可食用物質為生。

 

管水母 (Aequorea)

管水母

水螅蟲綱的一目。由多數異形個體集成的群體。由共肉分生出各個員,這些個員像高等動物體的各種器官,具有各項功能,如捕食、保護、感覺、生殖等。有的另有附屬物稱為「氣胞囊」,內儲氣體,以供浮沉之用,形成一體多形的群體。產於溫帶、熱帶地區的 500 米深海洋中。如僧帽水母。 在它那鐘狀的頭下,連著一串的胃和觸角,每個胃會利用觸角自行覓食。最長的管水母可能超過 50 米。

 

獠牙魚 (Fangtooth)

獠牙魚

如果蝦會造夢,這種獠牙魚絕對是牠們的惡夢,這種魚有巨大的眼睛,能讓牠們 4000 米深海裡看清一切動靜,半透明的身體及強而有力的下顎及牙齒也是典型對對深海環境適應,獠牙魚的主要食物是蝦,偶爾也吃比自己小的魚,牠們一般體長是 10 至 12 厘米。

 

長吻銀鮫 (Long-nosed Chimaera)

長吻銀鮫

分佈於大西洋和太平洋,棲息於深海 2600 米或更深處。夜間較活動,出水即死亡。食貝類、甲殼類和小魚。肉可食,肝可製魚肝油。體長 60~200 厘米,雌魚較大於雄魚。體延長側扁。吻短而圓錐形,或延長尖突,或延長平扁似葉鉤狀。

 

巨型深海大虱 (Bathynomus Giganteus)

巨型深海大虱

巨型深海大虱是深海中重要的食腐動物,它們分佈在深海地帶,從 560 英尺 (約 170 米) 的深海到 7020 英尺 (2.1 公里) 及其之下的漆黑深層帶,這裡水壓很高,溫度極低——約 39 ℉ (約 3.9 ℃)。它們喜歡生活在泥或粘土層裏,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雖然它們通常為食腐動物,但是,這些巨型深海大虱基本上是食肉動物,以死鯨、魚和魷魚為食;它們可能還捕食一些行動遲緩的動物,如海參、海綿、放射蟲、線蟲和其他底棲動物,甚至是活魚。它們以襲擊拖網捕魚而出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son20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