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icide_squad_background2_0

自從「超人」(Superman) 死後,政府恐防再有外星力量橫空降世,秘密特工主管 Amanda Waller 便決定安排一隊由反社會份子、殺手、惡棍組成的「自殺任務小隊」,以對抗不明的外星力量,如事後有任何差池,也可以把責任推卸給他們,跟政府毫無關係。與此同時,古代女巫 Enchantress 覺醒,把整個「中途市」(Midway) 毀諸一旦,這一眾「雜牌軍」也被迫走上前線作戰,但卻不知自己將要面對的是甚麼力量!

suicide-squad-13

DC Comic 與 Marvel 之戰剛開始,初戰一部《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 已遭到滑鐵盧,《BvS》雖然票房大收,但無可否認是本年度評價最差電影之一。而同期對手 Marvel 的《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 卻贏盡口碑,以大比數拋離 DC。

於是 DC 痛定思痛,推出一部「反派聯盟」電影《自殺特攻:超能暴隊》 (Suicide Squad) 希望力挽狂瀾,其「反英雄」的設計不禁令人聯想起《銀河守護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亦相信是 DC 想「仿傚」的對象。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的確成功引起觀眾期待。就算是不愛看英雄片的人,《Suicide Squad》沒有英雄,只有假英雄和真爛鬼,風格胡鬧、狂野、瘋癲,單看極風格化的預告,已覺得非常吸引!

《Suicide Squad》以反英雄出發,一班身懷特技異能的惡棍、狂人被政府「光榮徵召」充當敢死隊,一來專門對付像「超人」一樣的外星來客,二來可為政府解決許多見不得光的爛攤子。如果成員不聽指令、想落跑或任務失敗,就引爆體內炸彈,立即身首異處。於是「死靈射手」Deadshot、「小丑女」Harley Quinn、「烈焰魔」El Diablo、「殺人鱷」及「迴力鏢隊長」Captain Boomerang 等人只好逼不得已踏上戰場....

《Suicide Squad》非常努力討好主流觀眾,改以較輕鬆手法處理,也肩負開展《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 系列宇宙觀任務,刻意走一條反英雄路線,為往後的 DC 系列電影埋下伏線;先不說為何連《Justice League》電影也尚未正式登場就有一部「惡人外傳」,也不談用難以控制的流氓來解決難題是否合理,但「壞人聯盟」的概念的確甚為有趣。其劇情結構也非常簡單,只分前段角色介紹及後段「打大佬」兩大部份而已;

suicide-squad-11

電影一開首,就以一場「高層飯局」去交代這幫「惡棍狂人」的來歷,壞人成員們逐一出場,介紹一下他們為何被捕、有什麼獨當一面的能力。畫面用上了鮮明對比、充滿叛逆感的色調,充滿濃烈的漫畫式影像風格,去勾劃出這幫人的背景,到底有多「喪」、有多狂,造型生動、部份人出場更不乏幽默笑料,加上搖滾式配樂,不再故作高深,糅合所起的化學作用,令前段頗為精彩。儘管角色瘋瘋癲癲,但成功產生與預告一致、極為風格化的效果,開了一個很漂亮的頭!

可是,劇本隨後卻無以為繼,我不清楚原作漫畫《Suicide Squad》的劇情如何鋪排,但電影版的中後段故事就來得極為牽強。初段描繪這幫惡人有多厲害、幾乎高設防監獄都困不住他們,竟然會輕易被軍方所控制?雖然這個「以夷制夷」概念不俗,但也需要理據去自圓其說,但看畢全片也沒有說明政府為何要「官方批准」去搞出這群「自殺雜牌軍」。

其次初段劇情既交代了「蝙蝠俠」(Batman) 與「閃電俠」(The Flash) 的出場,何以中段搞得接近世界末日了,他們都沒有出現幫忙,反要任由這幫狂人來救地球?Amanda Waller 聲言要用這班「雜牌軍」去對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但卻正正是因為這班人才導致了神秘力量入侵,這個故事設定會否太矛盾?

故事把神秘力量描述得足以滅世般驚天動地,而且一切似乎來得太快,幾個鏡頭就已令城市變得宛如廢墟〔刪剪得太厲害?!〕,而這群大部份都沒有異能、一味靠惡的狂人,竟能輕易與之對抗?而且結局大戰克敵的方法,也來得太反高潮了吧!

Suicide Squad16

在「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MCU) 出現前,一眾超級英雄電影曾出現不少「群揪」的失敗作,如《蜘蛛俠3》(Spider-Man 3)、《變種特攻:兩極爭霸》(X-Men: The Last Stand),當然還有《蝙蝠俠與羅賓》(Batman & Robin) 等片。

未知 DC 是否想重現《Guardians of the Galaxy》成功例子,還是想以本片作為《Justice League》的「試水溫」作,竟然於短短兩小時內安排近十位角色出場,由於全屬新登場角色,要在兩個小時內交代近十個角色的身世背景實在是項艱鉅任務,他們的身份背景,就只能靠片初那草草幾句對白交代,還需花時間加插大量回憶片段來掀出他們的「身世之謎」,在篇幅嚴重不足下,實難以好好說故事。設定角色過多,顧此失彼,難以發揮是一大敗筆!

而奸角〔無論是真奸還是正邪莫辨〕亦分成了幾個派系,再加上一眾角色本身定位又模糊,看了大半部電影,幾乎都未搞得清楚,到底他們要對付的是哪幫反派?

除此以外,那些惡棍成員角色,單獨來看還 OK,當中「小丑女」Harley Quinn 尤其搶眼惹笑。但當一班壞人集合組隊後,就完全變味走調變成典型英雄片。而片末更安排一場「酒吧吐心聲」的戲份.......明明是一群殺人不眨眼的惡棍壞蛋,卻鋪排大量所謂「身不由己」的理由?實在......〔汗〕!

前段精彩,後段乏味,一來是由於壞人「歸順朝廷」後就變成了沉悶蒼白的好人,二來是由於壞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拍得並不吸引。除了「小丑女」和「死靈射手」,其他角色都性格模糊,而且所謂的「壞」,也好像都只是嘴賤和無賴而已,欠缺壞人真正的魅力。

儘管《Suicide Squad》跟《復仇者聯盟》(Avengers) 一樣同是群戲,是但卻無法拍出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默契,反像一群烏合之眾「打爛仔架」。打鬥場面上也明顯只是單打獨鬥,多於分工合作發揮互補長短。乃至重頭戲「打大佬」的劇情,其鋪排實在是反高潮!

suicide-squad-harley-quinn

演員方面, 由澳洲美女 Margot Robbie 演的「小丑女」幾乎是全片的靈魂人物,她沒有「小丑」Joker 的變態,卻演活了角色應有的狂野與瘋癲,每每料不到她下一步會搞甚麼「大龍鳳」,也為這個暴戾的故事增添了喜劇感。她豐富的肢體語言、靈活的表情,實演活一個叫人又愛又恨的角色,中段曇花一現的落寞神情,也成了全片最富情感的一幕。

至於事先張揚,卻連配角都不如的跑龍套「小丑  」Jared Leto,論癲狂,他不及 Jack Nicholson 與 Heath Ledger;與「小丑女」相戀那段太深刻,更沖淡其本性。加上出場太少兼與主線劇情關係不大,花了這些篇幅只為配襯「小丑女」的內心世界?實在浪費了這位經典角色。

劇本也將「死靈射手」Deadshot 背景重寫,將它塑造成慈父有助討好主流觀眾,至於其餘一眾角色,礙於劇本交代嚴重不足下,都沒有好好發揮的餘地,甚至看畢都難以記起他們的存在……。由英國名模 Cara Delevingne 飾演的古代女巫 Enchantress,貴為大反派,理應是強勁角色,但結果戲份與路人甲己丙無異!

suicide-squad-joker

Suicide Squad Enchantress

動作場面方面,由於《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的失敗,令這部連接《Justice League》的「反派英雄電影」都得急忙補拍大量動作場。務求讓電影更緊湊。欲求視覺特效、大型動作場面,本片倒是交到功課。

劇情安排自各成員離開監獄後,動作場面就幾乎沒有停止,由頭打到尾。導演 David Ayer 曾拍《End of Watch》、《Fury》等火爆動作電影,處理動作場面自然能發揮所長,再配以一眾癲喪的角色,打個落花流水是意料中事。不過打還打,但在劇情過份空洞下,全片逾半時間確是瘋狂在打,觀眾就只看著一群角色在亂打亂鬥;畫面不斷製造強烈的觀能刺激,卻實際難以「刺激」到觀眾,看至末段更覺嚴重視覺疲勞。

無法令人理解的,是為什麼前段好玩胡鬧,卻和後段完全對不上?外媒謠言滿天飛,Hollywood Reporter 曾指出,是因為「華納」(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 怕觀眾不受落,私自繞過導演,把電影剪得面目全非、七零八落,加上製作倉促,令電影弄得如斯模樣。據說電影初剪只有約個半小時,但如今 123 分鐘的片長效果也不見得討好。

Suicide Squad

DC 起步太遲,無論做甚麼也不其然與 Marvel 相撞,《Suicide Squad》的風格有著強烈《Guardians of the Galaxy》的影子,尤其在搖滾樂的運用上,以至「極惡同盟」的組成。當然,像這樣的英雄聯盟比比皆是,可是「華納」遲來,被當作抄襲風格已不能避免;但更甚的是,反派其中一個強敵的外型設計,直情與《雷神》(THOR) 的 Destroyer 一樣。

此外,DC 英雄能力失衡的問題,再一次重現於《Suicide Squad》的高潮戲。相對於 Deadshot 與「小丑女」食花生看 El Diablo 打大佬,這方面 Marvel 卻懂得巧妙地避重就輕;由心理完整但能力平平的「鷹眼」(Hawkeye),有領導風範卻心軟的「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智商爆棚但高傲的 Iron Man,到神級力量卻魯莽行事的「雷神」,他們彼此互有優劣,卻能在互補長短之下組成「復仇者聯盟」。DC 卻沒有這種處理,令《Suicide Squad》這麼有趣的人物大大浪費了。

因此只能說,DC 又敗一仗!《Suicide Squad》前後風格不一,欲求大場面,但漫無目的一味亂打、打得太冗長,看至末段觀眾已視覺疲勞。DC 電影起步較 Marvel 遲,不難理解「華納」想要在兩個多小時內讓眾多角色登場,欲建立一個獨特的世界觀、互相牽連的角色然而人腳太多,反而令觀眾吃不消。在有限時間內要交代過多角色,致使性格單薄、過目即忘。

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對手 Marvel 花了八年時間鋪陳整個故事時空,個人英雄電影一部接一部,逐步插入新英雄,拍夠了,才能弄出個「復仇者聯盟」。所以去到《Captain America 3》,即使英雄已接近 20 人,加上新角色「黑豹」(Black Panther) ,觀眾仍可清楚分辨每位英雄的個性特色。

一堆觀眾素未謀面的陌生角色,一亮相一組隊,就想要拍出同樣看齊的效果,有可能嗎?欲速則不達,只會帶來反效果。

電影就是這樣拍成的.......!

Suicide-Squad-Set-Photo23

Suicide-Squad-Behind-the-Scenes-3

Suicide-Squad-Behind-the-Scenes-2

Suicide-Squad-Behind-the-Scenes-4

Suicide-Squad-Set-Photo

Suicide-Squad-Behind-the-Scenes-5

Suicide-Squad-Behind-the-Scenes-6

Suicide-Squad-Behind-the-Scenes-7

Suicide-Squad-Set-Photo3

Suicide-Squad-Behind-the-Scenes-10

Suicide-Squad-Behind-the-Scenes-11

Suicide-Squad-Behind-the-Scenes-1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Suicide Squad
    全站熱搜

    kason20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