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_6l

《倫敦橋要倒下來》(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相信是絕大部份人小時候都唱過的兒歌,不過當年年紀還小的我就已很困惑,覺得其他兒歌的歌詞雖然也很無厘頭,但基本上意思還是正面的,唯獨是這首卻是詛咒橋會倒下來?這兒歌到底是什麼回事?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在世界各地都有着不同的版本,有長有短,但最基本的歌詞原文大致上是這樣: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my fair lady .

Build it up with iron bars,
iron bars, iron bars.
Build it up with iron bars,
my fair lady.

Iron bars will bend and break ,
bend and break, bend and break.
Iron bars will bend and break,
my fair lady.

Build it up with silver and gold,
silver and gold, silver and gold.
Build it up with silver and gold,
my fair lady.

其翻譯的歌詞內容為:

倫敦橋要倒下來,
倒下來,倒下來。
倫敦橋要倒下來,
我美麗的淑女。

用鐵欄把它築起來,
鐵欄杆,鐵欄杆。
用鐵欄把它築起來,
我美麗的淑女。

鐵欄會彎曲和折斷,
彎曲和折斷,彎曲和折斷,
鐵欄會彎曲和折斷,
我美麗的淑女。

用銀和金把它建築起來,
銀和金,銀和金,
用銀和金把它建築起來,
我美麗的淑女

歌詞內容古怪又無厘頭,而唱到每段最後那句就讓我更困惑了,既然是唱「橋要倒下來」,為何又會急轉彎到「我美麗的女士」?這個謎一直陪伴了我整個童年時光!

直至長大後,翻查了歷史資料才知道,這首「兒歌」竟然已有近九百多年歷史!

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_singing-bell

說起「倫敦橋」(London Bridge),當然不得不說「倫敦橋」與「倫敦塔橋」(Tower Bridge) 混淆之誤,在《倫敦橋要倒下來》中所指的「倫敦橋」,常常被誤以為是距離它 700 公尺遠的「倫敦塔橋」,直到今時今日仍有不少人把它們搞錯!

《倫敦橋要倒下來》的真正主角「倫敦橋」已有近二千年歷史,橫貫倫敦市中心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由於河床夠深容許大船進入,加上河面兩岸距離適合搭橋,所以近二千年來,在此陸續搭建過不同的橋,從木橋、石橋,到改建為混凝土橋,來連繫倫敦市兩岸的居民。第一座「倫敦橋」是由羅馬人在公元 50 年左右搭建的木橋,最新一座則是於 1967 年興建 1973 年通車的混凝土橋。

而「倫敦塔橋」於 1894 年才落成,特徵是擁有兩座高塔及有著兩個可以拉起、放下的活動橋面,可能因為這座鐵橋外貌壯觀宏偉,名氣反而超越了有兩千年歷史的「倫敦橋」。所以就常被誤認為是《倫敦橋要倒下來》中的主角。部份中文版本把歌名譯為《倫敦鐵橋倒下來》也是錯的,首先是英文原名並沒有「鐵」的成份,其次這譯名相信是把兩橋混淆之下的產物,因為「倫敦橋」從來都不是「鐵橋」!

Tower Bridge

另外一個相信也是因為將兩橋混淆而引伸出來的產物 —— 模仿塔橋的兒童遊戲,遊戲是這樣的:先由兩個小朋友面對面高舉雙手互牽,其他小朋友一邊唱一邊穿過,等唱完「My Fair Lady」的時候,雙手放下,被套住的人暫時站一旁,待有另外一人被套住後,則兩人再搭一座橋,如此繼續玩下去,橋會愈來愈多。

由於「倫敦塔橋」中間可開啟讓大船通過,就像兩人高舉雙手互牽,世人從小玩此遊戲,自然出現以為《倫敦橋要倒下來》指的是「倫敦塔橋」之誤,這情況到了今天恐怕已約定俗成,要改回來相信很困難了!

london_bridge

據歷史資料顯示,《倫敦橋要倒下來》原曲是首「挪威」(Kongeriket Norge) 軍歌,英國人依原曲調、修改歌詞,傳唱成了民謠;因曲調簡單易記小孩也會唱,經過漫長時間的演變,後人又不斷添加內容〔上方歌詞只是第一小段〕,後來又與遊戲結合,才逐漸定型為兒歌。那為什麼英國人會唱挪威的軍歌呢?

1014 年,「丹麥」(Kongeriget Danmark) 國王 Sweyn Forkbeard 入侵佔領了倫敦,英王「埃塞爾雷德二世」(Aethelred II) 不敵敗走逃往法國。英國的盟友挪威王子「奧拉夫」(Olaf) 率領軍隊,對丹麥人發動反攻,倫敦橋就被挪威軍摧毀了。挪威軍隊於是編了一首軍歌《London bridge is broken down》〔是最原始的版本〕來挖苦丹麥人及慶祝勝利,後來英國人依原曲調修改歌詞成了民謠。

Old-London-Bridge-001

不過這條「倫敦橋」在多年來還真多災多難,重建的「倫敦橋」在1091年被暴風雨摧毀,再次重建後,於 1136 年又在一場大火中燒毀倒塌。在火災之後,「倫敦橋兄弟會」(Brethren of London Bridge) 的主持人、「聖瑪麗勒波教堂」(St Mary-le-Bow) 的牧師 Peter de Colechurch 提議興建石橋以取代先前木橋,在額外抽取稅項提供經費下,1176 年,石橋於「亨利二世」(Henry II Curmantle) 任內開始興建,在 1209 年「約翰王」(King John) 任內完成,為時 33 年。由於「約翰王」允許橋上建設建築物,因此當時橋上擠滿房屋,甚至還有一座教堂。廿六呎濶的橋面結果擠到只剩下六呎通道供來往交通。當時橋上有超過二百商戶營業,因為有建築物能遮風避雨,加上倫敦市內其他地方實施宵禁,不少人認為在橋上較安全,因此吸引不少人來此購物。

當時橋上形成了一個自成一格的小社區,最大威脅是火災和太擠擁引起的墮海事件。終於在 1212 年,發生了一次稱為「南華克大火」(Great Fire of Southwark) 的嚴重火災,由於火頭同時由橋兩端燃起,人群無法逃生,造成三千人遇難。

london-bridge-92

great-fire-of-london

1633 年,另一場大火令橋北端三分之一燒毀,不過也正由於這原因形成一條隔火線,反而令「倫敦橋」能於 1666 年的「倫敦大火」(Great Fire of London) 倖免於難。1722 年,由於交通擠塞太嚴重,市長下令所有交通工具需靠左單邊出入,這相信也是英國靠左行車慣例的起源。

在 1750 年前,它是跨越「泰晤士河」的唯一橋樑。至到十八世紀末期,極繁忙的交通顯示「倫敦橋」已達飽和,於是在 1824 年另建新橋,到 1831 年完工,而舊橋一直同時使用直至新橋落成為止。

london-bridge now

1972 年落成的新「倫敦橋」

到 1967 年因橋已老舊又再度改建,原來的石橋被拆解運到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 復原,成為「哈瓦蘇湖州立公園」(Lake Havasu State Park) 的景點之一,新的「倫敦橋」也在 1972 年落成,混凝土結構更結實更實用,但古典韻味盡失。

london-bridge

亞利桑那州舊「倫敦橋」

 

也許「倫敦橋」實在太多災多難了,難怪這首「詛咒式兒歌」會一直傳唱下去;不過英國人唱還可理解,但為什麼會傳遍世界?

《倫敦橋要倒下來》之所以傳遍世界,原來與《鵝媽媽童謠集》(Mother Goose Tales) 有關。

1791 年, 一位英國書籍出版人 John Newbery,出版了第一本英文版的 Charles Perrault's 的《過去的道德故事》(Tales from the Past with Morals) ,副標題為《Contes de mamèrel'oye》或《Mother Goose Tales》,此書收集五十二首詩歌,內容帶點血腥暴力,當中也包括《倫敦橋要倒下來》。

十八世紀的英國正值工業革命時期,存在嚴重的貧富懸殊與階級對立,中下階層人民生活艱苦,帶點血腥暴力內容的《Mother Goose Tales》正好舒解了人們的苦悶,因此在英國相當暢銷。

《Mother Goose Tales》十九世紀傳到美國後,再加入了其他內容,進一步傳遍全世界;但因當年資訊不發達,美國人把這兩座橋給弄混了,結果世界各國也跟著搞錯!

London bridge is broken down

好了,來到終極之謎 --- 《倫敦橋要倒下來》裡「我美麗的淑女」到底是誰?

從頭到到尾數次呼喚的「My Fair Lady」有多位可能人選,當中比較廣為接受的版本是十三世紀英王「亨利三世」(Henri III) 的皇后 Eleanor of Provence。

這位皇后在英國歷史上出名地不受歡迎,1269 年,「亨利三世」指派皇后 Eleanor 管理「倫敦橋」,她卻沒把公款用在修橋,而是中飽私囊,人民因她是皇后而拿她沒法;倫敦市民傳唱這首《倫敦橋要倒下來》,不是真的要咒詛橋倒下,而是在呼喊「橋要倒了」,不斷嘲諷「My Fair Lady」表達對 Eleanor 的憤怒!

從來沒想過,一首兒歌背後原來隱藏著這許多故事!

Eleanor of Provenc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London bridge
    全站熱搜

    kason20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