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

2004 年發生大地震引發世紀大海嘯的「印尼」(Indonesia)「蘇門答臘」(Sumatra),2005 年 3 月 6 日又天搖地動起來。兩次黎克特制 6.3 級和 6 級大地震,將數百棟房屋夷為平地。大人小孩嚇得哭叫狂奔,但至少有 82 人逃不過鬼門關,另有數百人受傷,醫院堆滿死傷者。

「印尼」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Circum- Pacific seismic zone) 和「歐亞地震帶」(Eurasian seismic zone) 交界之處,被世上兩條最活躍地震帶夾擊,堪稱地球「最脆弱的地方」 ,地震頻繁,這次再次輪到「蘇門答臘島」受災。

26/12/04
在「蘇門答臘島」對開的「印度洋」海底,發生黎克特製 9.3 級大地震,引發大海嘯,造成多國共 22 萬人死亡,單是「印尼」就有 16.8 萬人喪命

28/03/05
「蘇門答臘島」對開的「尼亞斯島」(Nias) 發生 6.2 級地震,造成 900 人死亡

27/05/06
「日惹」(Yogyakarta) 發生 5.9 級地震, 6000 人死亡, 150 萬人無家可歸

17/07/06
「爪哇島」發生 7.7 級地震,引發起海嘯,造成 650 人死亡,逾 10 萬人無家可歸

「蘇門答臘島」海岸以西約 200 公里外的地殼斷層,情況最令人擔心。這斷層位於「亞板塊」(Eurasian Plate) 和「太平洋板塊」(Pacific Plate) 的交結處,衝撞不斷,導致了南亞大海嘯,美國去年有地質學家警告,這斷層可能在 30 年內再度斷裂,觸發另一場大地震和海嘯。為防類似悲劇再重演,沿海海嘯預警機制已加強,但地震災害始終難防。

根據全球構造板塊學說,地殼被一些構造活動帶分割為彼此相對運動的板塊,板塊當中有的大,有的小。大的板塊有六個,它們是:「太平洋板塊」、「亞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板塊」。全球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大板塊的邊界上,一部分發生在板塊內部的活動斷裂上。

ch14-043

 

經地質學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動帶有三個:

1.環太平洋地震帶:即太平洋的周邊地區,包括南美洲的 智利、秘魯,北美洲的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等國家的 西海岸,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以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這個地震帶是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帶,全球約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裡。

2.歐亞地震帶:該帶從歐洲地中海經希臘、土耳其、中國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爾卑斯山,也稱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這個帶全長兩萬多公里,跨歐、亞、非三大洲,佔全球地震的15% 。

3.海嶺地震帶:分佈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底山脈。

1431

用地震儀測出的地震,每年全球約 50 萬次,其中有感地震 10 萬次,造成破壞的 1000 次,而 7 級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災害的有十幾次。

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地球上「最脆弱的地方」
    全站熱搜

    kason20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