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東亞─澳大拉西亞飛行航道」嗎?這條航道覆蓋廣泛區域,從北極圈經由東南亞,一直伸延至「澳洲」及「紐西蘭」;但在這兒,最常看到的並非「波音 747」客機,也不是隱形戰機,而是比各類人造飛機細小許多的雀鳥,因為這是候鳥的遷徙路線。
雀鳥是地球上最了不起的旅行家,有些只有人類手掌大小的候鳥,每年到了秋天都會乘著由北往南吹的強烈季候風,從「韓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北方國家,飛往「香港」、「台灣」、「越南」甚至「澳洲」等較温暖的地方過冬。待春回大地,牠們又會重返北方。許多雀鳥每年的「飛行哩數」高達 8000 公里。
没有指南針、没有 GPS 衛星導航系統,究竟雀鳥如何在飛越長途而不迷失方向?
科學家相信鳥類能根據地球的磁場導航,也會利用月亮星宿位置、太陽和月亮上升的方位,甚至是海岸線來確定自己的位置。
不過,即使擁有如此天賦,雀鳥也會有迷路的時候。
在過去的冬天,有三個雀鳥品種 包括鵰、雁及鴨在港首次被人發現。牠們在去年 12 月至今年 2 月左右相繼現身「后海灣」。其中一位稀客是「綠眉鴨」(American Wigeon),牠通常都會使用北美飛行航道,今次相信是誤混「赤頸鴨」群中,一同沿東亞─澳大拉西亞飛行航道南遷,才會蒞臨香江。
其實,對於候鳥的遷徙我們仍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所以最近就與其他組織合作進行「野鴨衛星追蹤計劃」 ,在 24 隻野鴨身上裝上細小的衞星傳輸器,從而了解野鴨離開香港的詳細情況、候鳥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候鳥遷徙與禽流感 等禽鳥病毒傳播的關係。有了這些研究結果,相信對我們管理米埔這片濕地亦相當有幫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