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屍蟻

假設你聽到以下的描述:『被某種真菌入侵身體內,控制了大腦及神經系統,使其變成「宿主」,無法再自主活動而成為行屍走肉,真菌得以在宿主體內繁殖.....』你會聯想到什麼?聽起來很像「喪屍」電影情節吧,不過我可以告訴你,這種「喪屍」絕非虛構的電影情節,牠的確發生在現實生活當中,而且在「巴西」(Brasil) 雨林裡出沒!

《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報導,這種真菌學名為 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的研究人員利用顯微鏡,研究這種「喪屍蟻」(Zombie Ants) 的形成原因以及過程。他們發現,真菌會逐漸入侵螞蟻體內,先控制其大腦,令螞蟻活動受真菌操控,再蔓延全身,使其肌肉纖維分離,導致其肌肉萎縮,無法再控制自己的身體。

研究人員發現,只要感染後 3到 9天,螞蟻便可被真菌「喪屍化」,但感染初期被真菌入侵的螞蟻還是可以正常活動,有點像一半人、一半怪獸的「半獸人」,這一半「喪屍」、一半螞蟻的「半喪屍蟻」與其他螞蟻的互動絲毫看不出異狀。

研究人員 David Hughes 指出,隨著時間的過去,真菌會一步步控制螞蟻的身體,直至螞蟻逐漸失去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成為「喪屍蟻」。

研究也同時發現,這種真菌傾向於正午時將它們的宿主「殺死」,不過研究人員仍不清楚確實原因。

研究團隊已經研究這種「喪屍蟻」數年了,他們先前發現,一般的螞蟻都是以團體方式行動,會集體循著一定的路線前進,不過這種「喪屍蟻」會偏離團體路線,朝著適合真菌生活的潮溼、涼爽地區移動,這些「喪屍蟻」可以說是「身不由己」,完全遭真菌所控制。

最後,真菌會指示「喪屍蟻」用嘴巴箝住葉子,然後使其下顎肌肉內的活動纖維組織分離,而此時,真菌也已利用完螞蟻的身體,它便殺死螞蟻,導致「喪屍蟻」在死後也緊緊咬住葉子不放,真菌便可利用葉子當做新的地盤。

不過研究人員之後又有新發現,他們最初認為 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 這種真菌只是單一物種,但實際上卻發現有 4個截然不同的種群,並且全部能夠對螞蟻進行精神控制成為「喪屍蟻」。

研究人員發現,在感染螞蟻之後,4種新發現的「喪屍真菌」(Zombie Fungus),各自會採用不同的方式傳播孢子。有些形成細細的「傳染釘」,從受害螞蟻的身體伸出,感染過路的螞蟻。有些則在被感染的螞蟻體內長出「爆炸性孢子」,當其他螞蟻走近屍體時,它們便射出孢子,擊中這些毫不知情的過客,進而將牠們變成下一隻「喪屍蟻」。

研究人員走進「巴西」雨林中,發現「喪屍蟻」的頭部向外長出一根類似「莖幹」的物體,這根「莖幹」實際上是一種新發現的真菌,名為 Ophiocordyceps Camponoti -  Balzani。它也能夠感染螞蟻並入侵牠們的大腦,一旦螞蟻跑到最適於它們生長和傳播孢子的環境,便會痛下殺手殺死螞蟻。此項研究領導人,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昆蟲學家 David Hughes 表示,這種真菌的所有4個已知種群均生活在「巴西」的「大西洋雨林」。但由於氣候變化和森林砍伐,「大西洋雨林」正急速發生轉變。David Hughes 說:『據我們推測,每一種真菌都擁有最適合它們攻擊的螞蟻獵物。這也就意味著,全世界的熱帶雨林可能生活著數千種「喪屍真菌等待我們去發現。考慮到它們的生存環境正急速轉變的危險狀況,有些品種可能早在被我們發現之前就消失了,所以我們需要儘量加快進行研究工作。

Ophiocordyceps  Camponoti -  Rufipedis 真菌種群中的白色真菌正從死了兩天的殭屍螞蟻頭部長出。然後快速將孢子傳遍整個屍體。但在最初的幾天,我們很難從外部發現真菌存在的跡象。 

在 Ophiocordyceps Camponoti - Rufipedis 感染的後期,這種真菌會迅速吃掉殭屍螞蟻體內的營養物質,同時開始在體外開闢「殖民地」。圖片中,真菌正從腦後長出。隨著時間過去,它們將變得更長,更為明顯。

在感染的最後階段從「喪屍蟻」腦部長出的真菌與其他真菌種群有所不同。圖片展示的是 Ophiocordyceps Camponoti -  Rufipedis,形成單一的莖幹,上面的圖片中 Ophiocordyceps Camponoti - Balzani 則形成一根叉狀莖幹。

 

一隻「黃蜂」(Hornets) 被「蟲草屬真菌」(Cordyceps Fungus) 感染,看來螞蟻並非「喪屍真菌」的唯一宿主,其它昆蟲同樣淪為它們的獵物。這種真菌尚未被正式命名或者記錄。David Hughes 指出,「蟲草屬真菌」是宿主與「寄生真菌」之間激烈進化競爭的產物。這也就意味著,真菌通常鎖定一種宿主,如果這種宿主滅絕,這種真菌的末日也就到了。

9

正如圖片所展示的那樣,「蟋蟀」(Gryllulus) 同樣會淪為「喪屍真菌」的獵物。對於讓「蟋蟀」變成「喪屍」的真菌,科學家仍知之甚少。David Hughes 正計劃揭開這一謎團。他希望能夠在「巴西」雨林發現更多「喪屍真菌」種群。『我們當前發現的「喪屍真菌」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1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Ophiocordyceps
    全站熱搜

    kason20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