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astructure1

近期上映的 HOLLYWOOD 科幻片《Dredd》(2012) ,在電影中出現了一個由多座巨構建築和巨型公路所組成的巨型城市——「超級城市 1 號」,而整個故事幾乎都是發生在一棟超巨大的大樓裡。可能在科幻影迷們的眼中,巨構建築其實並不陌生。從 1927 年 Fritz Lang 執導的電影《Metropolis》,到 20 世紀 80 年代奠定 Ridley Scott 大師級導演地位的《Blade Runner》,再到眾多普通觀眾耳熟能詳的電影《The Fifth Element》、《Star Wars Episode》等,處處可以見到巨構式建築的身影。它們遮天蔽日的超巨大身軀,密密麻麻的出入口和管道,已經儼然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科幻元素,長存於大銀幕之中!

JediTemple-Deceived

Blade-Runner-2-Director

 

何謂巨構建築

「巨構建築」(Megastructure),在建築學上被譯為「巨型結構建築」,是一種功能複雜、尺度龐大,由多種功能單元構成的集合體建築。Megastructure 作為專有名詞,則誕生於西方上世紀 50 年代末到 70 年代的一種集中主義城市思潮。當時的建築師與城市規劃師發現現代主義的方法在面對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時,已經不再有效了,不僅問題無法解決,在建築形式的創造上也遇到了相當的阻力。一些設計師力求改變這種現狀,他們希望能夠將一個城市裝進一棟單一的建築當中,而這種集中主義城市思潮則是他們尋求突破的方向。這種思潮最終演化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範圍內的學術討論,在此期間,不斷問世的方案和言論一方面是對建築史上未來主義與結構主義的繼承,另一方面則派生出了新陳代謝主義和建築電訊派等創作主力,留下了許多擁有巨構痕蹟的建築作品。


科幻電影裡常見巨構建築的身影

有趣的是,似乎巨構建築注定要和科幻聯繫在一起。最早的巨構建築思想可以溯源到 William Hope Hodgson 於 1912 年出版的科幻小說《The Night Land》。小說中描述了未來的人類由於失去了太陽照耀,只能居住在被稱為最後陣地「Last Redoubt」的灰色金屬所建造的巨型金字塔中。這個金字塔 7 英里 (11.3公里) 高,底邊為 5.25 英里 (8.4公里) 寬,共計有 1320 層,每層都是個城市。

The Night Land

無獨有偶,在電影《Blade Runner》中,製造人造人的 Tyrell 公司的總部大樓結合了「古埃及」(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瑪雅」(Maya)、「阿茲特克人」(Aztec) 的金字塔建築風格,在外壁刻有被酸雨腐蝕的金屬圖案,高達 800 層,與 William Hope Hodgson 小說裡所描述的金字塔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blade runner tyrell office

 William Hope Hodgson 小說時代背景的設定,和電影《Dredd》(2012) 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在《Dredd》(2012) 中,未來的地球由於核戰,導致生存環境極度惡化,全球僅剩餘 8 億人,人們生活在廢墟之中。為了節約資源,一種新的超級城市應運而生。超級城市由巨型公路和巨型摩天樓組成,城市的每個社區都被濃縮在一棟巨型摩天樓之中。主角們所進入的「桃樹塔」(Peach Trees) 就是這樣的一棟超級摩天大樓,共有 200 層,居住著 75000 名居民,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既可以聯通城市,也可以獨自封閉。

而 Luc Besson 在其電影《The Fifth Element》裡所呈現的未來巨型城市場景,則是受於 20 世紀初著名美國畫家 William R Leigh 所創作的一系列關於未來城市的幻想繪畫作品——Visionary City 啟發。在這些畫作裡,畫家展現了一個由摩天大樓和立體交通體系構成的未來城市。摩天大樓作為城市的主要建築,不再是單一的居住、商業功能,常見的公共和城市基礎設施被安排摩天大樓的不同樓層上,大型的交通線路和立交橋樑穿插在不同的建築物之間,將它們緊密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立體的建築網絡。

peach tree-2e_pe

 

從技術到文化,巨構建築與科幻電影緊密聯繫起來

〔1〕巨構建築與科幻電影的交叉

至於為何巨構建築與科幻電影的關係如此密切,則要追溯到巨構建築思想和科幻電影誕生的共同時代背景,即 20 世紀初源於「意大利」的未來主義以及「俄羅斯」的構成主義。20 世紀初,電影作為一種先鋒藝術,同現代主義建築運動一樣渴望新鮮血液的注入。在大規模技術革命和工業化的時代主題下,電影導演們用大銀幕中展示著他們對於未來城市的想像,靠著佈景和模型在鏡頭前塑造著巨大的鋼鐵城市。

20 世紀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如電影《Metropolis》,在影片中,整個城市是一個機器,它被掌握在居住於摩天樓之中的資本家之手,底層人民只能生活在地下城,遵循著嚴格的等級制度,維護著機器城市的運轉。影片中的機器城市,既是有著建築學專業背景的導演 Fritz Lang 對於未來城市面貌的影像化臆測,也是對以摩天樓做為名片的同時期美國大城市形象的反思。在電影之外,建築師們也在圖紙和理論上不斷進行著帶有巨構傾向的未來主義建築創作活動,如蘇俄的第三國際紀念塔方案、Le Corbusier 的「光輝城市」(Radiant City) 巨型摩天樓概念等。

Metropolis-1926

20 世紀 60 年代以後,巨構建築思潮的影響在世界範圍內達到頂峰。影片《Blade Runner》中,未來的 Los Angeles 被設計成由幾個巨構建築組成的建築群體。影片的佈景設計師、同樣也是建築學出身的未來派視覺藝術家 Syd Mead,在電影中盡情展現了巨構主義建築師們的想像力。對技術至上和無限能源的崇拜使得他們迷信於將巨大的垂直集中城 monolithic 當做是解決未來城市發展問題的唯一手段。龐大的功能又要求這種城市是可變的,高科技的手段使得城市可以對居民的訴求做出反饋。因此,《Blade Runner》中巨型構築物的光滑表面可以反複變換著它的外層表皮,隱喻著城市的應激和可變性。在 Syd Mead 的設計概念中,『巨構建築不斷的修正和調整以適應需要,最終形成由網絡、管道和科技碎片所包裹和調節的動態建築。』

〔2〕巨構建築對於科幻電影的重要意義

巨構建築特殊的形體美及其對建築技術的高度追求,是科幻電影和建築界為其痴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巨大的體量感與復雜精密的建築構件在巨構建築自身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反差,這種粗獷與精緻的強烈對比使得巨構建築將造型藝術的雕塑美與工業時代的技術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建築是時代的產物,它反映著人類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生產力水平。當前時代下越來越多的城市綜合體的出現,預示著「垂直城市」的社會發展理念可能從幻想轉化成為現實,巨構建築則是實現該轉化的重要手段,它體現著未來人類的工業技術水平,這種技術屬性也使它成為了科幻電影中的常客。它鮮明的形象和對秩序的嚴密要求,成為了未來「垂直城市」概念的直觀建築表達。

除了以上兩點,巨構建築本身在文化和政治層面上的意義,也是其在科幻電影中出場率極高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們經常說政治是一個國家、社會的上層建築,建築形式也是國家政體、社會經濟的逆向投影。在電影《Metropolis》、《Blade Runner》、《Dredd》(2012) 中,未來建築這種巨大的體量象徵著人民與國家集權統治的對立,階級矛盾直接在建築形態上得以外化,使得影片在劇情開始之前,就預示著衝突與危機,很好的展現了建築在敘事性上的隱喻作用。

而有趣的是,巨構建築思潮在 20 世紀上半葉發展最快的兩個國家,正正都是極權統治下的工業強國,一個是製定了「蘇維埃宮」(Дворец Советов) 建設方案的「蘇聯」(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CCCP),另一個就是雄心勃勃,臆想著建設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Welthauptstadt Germania) 的「納粹德國」(Deutsches Reich)。在「蘇聯」的「蘇維埃宮」中標的方案中,建築設計高度達到 415 米,高出埃及「胡夫金字塔」(هرم أكبر‎) 278 米,德國「科隆教堂」(Kölner Dom) 255 米,羅馬「聖伯多禄教堂」(Basilica Sancti Petri) 272 米,巴黎「埃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 95 米,紐約「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 8 米,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巨構建築。而在「希特勒」(Adolf Hitler) 的「新柏林」計劃中,整個城市都將用昂貴的大理石構築,對稱式佈局,其中包括一座 400 米高、能容納 15 萬人的世界第一大會堂以及比巴黎「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 還高 2 倍的「柏林凱旋門」(Brandenburger Tor)。當然,這兩個巨構建築方案最終都沒有實現,和他們的主人一起,帶著權力與野心長眠於地下。

蘇維埃宮

「蘇維埃宮殿」的計劃在 1931 年 7 月 18 日於蘇聯報章上紙刊載,並同時公開徵集其設計。在 1933 年,Boris Iofan 的候選方案勝出,這個方案獲選顯示蘇聯政府的建築物設計由現代主義風格轉為斯大林式建築風格。

Ger-Welthauptstadt_Germania

「希特勒」的「新柏林」規劃模型,北端頂部是能容納 15 萬人的世界第一大會堂。

在 21 世紀,巨構建築又煥發出了新的活力,震撼人心的建築方案與模型層出不窮,如「空中之城 1000」(Tokyo Sky City 1000),「東京巨塔」(Tokyo X-Seed 4000),「清水超級城市金字塔」(Shimizu TRY 2004 Mega-City Pyramid) 等,這已經屬於建築學的範疇領域,在此不再贅述。總括來說,巨構建築在科幻電影中具備著幾個至關重要的元素,分別可以概括為:城市生活的基礎設施、技術至上信仰的現實化、集權政治工具與烏托邦式追求的矛盾共存體。這幾點涵蓋了科幻影片對於未來時代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以及政治體制變革的大膽預測,甚至奠定了電影的基調,所以在科幻影片中大行其道,長盛不衰。

guokr.com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Megastructure
    全站熱搜

    kason20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