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數十年來,全球地震次數越來越頻繁,而早前好萊塢又有一部自然災難片《San Andreas》上映,電影的出現似乎剛好迎上這樣的氣氛。看完電影後,我想不少觀眾都會帶著這樣的疑問:『 加州真的會爆發毀滅性大地震嗎 ?』而答案更是令人相當不安!
電影中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出現持續震動,從「洛杉磯」(Los Angeles) 到「三藩市」(San Francisco) ,地面留下了巨大的斷裂痕跡,摩天大樓倒塌,火災爆發,好萊塢標誌被摧毀,海嘯帶來的巨浪吞沒了整座金門大橋 (Golden Gate Bridge) ..... 看完電影後,我想大部份觀眾都會認為,只不過是電影橋段而已,當中亦可能有人帶著這樣的疑問:『 現實中加州真的會爆發毀滅性的大地震嗎 ?』而答案更是令人非常不安, 因為事實是 —— 一定會, 而且還會在未來三十年內的任何一天到來!
電影《San Andrea》為什麼選這個斷層當背景? 原來這部電影的名字「San Andrea」,指的正是美國西岸真實存在的聖安德烈亞斯斷層 (San Andrea's Fault),而選這個斷層當背景是有原因的。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長久以來都被地震學家認為有可能爆發大地震,是南加州 (Southern California) 最危險的大陸板塊斷層之一,長度大約為 1280 公里,就像穿過加州 (California) 的一條疤痕,附近還有內華達州 (Nevada) 的胡佛水壩 (Hoover Dam) 等建築。
近年美國地質調查局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已多次向加州民眾發出警告,加州在未來 30 年發生大地震的機會率幾乎高達 100%。當然, 這個機會率所指的地震威脅,不是完全來自「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因為深藏在加州地底的斷層不只一條, 由「南加州」到「北加州」,至少有六條可引發大地震的斷層〔還未計另外還有二十多條其他斷層〕,按照斷層大概百年一動的慣例, 這些斷層在過去一百多年已沉寂多時,累積的能量已越來越多,危險性也越來越大, 所以地震學家根據其爆發紀錄計算,就大概可以估計,這些斷層在未來 30 年,分別有 5~60 % 機會移動。大地震勢必爆發,災難將無可避免。而一旦它們把積存百年的能量釋放,震動力更猛烈,搖晃的時間更長,破壞力更大。到時會替加州帶來巨大的災難,而且沒有任何預警!
大地震會爆發已幾乎可以肯定,那麼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加州一旦爆發大地震,強度會如電影中所說的那麼嚴重嗎?關於這一點讓人稍為安心,答案是「不會」!
我們都明白,電影為了製造娛樂效果,當然會把災難情況誇大,而當中最誇張之處,就是把地震強度推高至到難以置信的程度。
根據電影的情節,加州北部爆發了 9.6 級地震,南部出現了 9.1 級地震,便特別超現實。雖然目前對於地震的認識還是非常有限,但是「美國地質調查局」認為,聖安德烈亞斯斷層雖然危險,但還沒有可能發生 9 級強震,因為規模 9 級以上的地震只可能發生在深層地質板塊交接的「隱沒帶」(Subduction Zone) 上,而「聖安德烈亞斯斷層」是一種「平移斷層」(Wrench Fault),不夠長也不夠深,規模最大也只可能達到 7.8 級至 8.3 級。而且在地理上來看,一旦爆發大地震,也不會如電影般引發海嘯淹城,因為海嘯多數來自海底地震。
或許有人會說,8 級和 9 級,不是就只差一個級別嗎?然而熟悉地震級數的朋友都會知道,「黎克特制」(Richter Magnitude Scale) 的計算方式,並非每一個等級就是指強度增一倍,9 級地震引發的破壞力量,不是比 8 級多一倍,而是三十倍以上!
目前全球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震,是 1960 年 5 月 22 日的「智利大地震」〔又稱為瓦爾迪維亞大地震〕,達「黎克特制」9.5 級強震,震源深度 35 公里。其成因來自「納斯卡板塊」(Nasca Plate) 俯衝插入了「南美板塊」(South American Plate) 下面,使該區的板塊邊界發生緩慢而持續的「地殼彈性變形」(Crustal Deformation)。當所累積的地殼彈性變形超過岩石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南美版塊」即會沿板塊交界面產生回彈作用,釋放出強大能量並引發大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嘯嚴重衝擊「智利」(Chile) 海岸,掀起了高達 25 公尺的巨浪。主海嘯穿越太平洋 (Mare Pacificum),距震央一萬公里的地方亦記錄到了 10.7 公尺高的海浪,並且波及到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和菲律賓。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若加州發生大地震,死傷會否是幾何數目?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表面看來,美國科技先進,加州位處地震帶,很多城市如三藩市和洛杉磯,都有十分嚴格的防震建築標準,照理說在防災方面應有不錯抵禦能力。
但加州對上一次發生大地震的時間實在太久遠,洛杉磯之前遭受的癱瘓式巨震,已數到 1906 年,基於人類的惰性,時間一久警覺性就會鬆懈下來,現在市內仍有很多老舊建築,還未按照政府要求進行防震加固工程,究竟能否抵抗強烈地震來襲,實在令人生疑。
1989 年三藩市爆發的大地震,雖然沒有造成嚴重傷亡,但市內不少橋梁和公路,都抵受不住強震而斷裂倒塌,而這一場地震,僅為 6.9 級,顯然對於可能爆發 8 級以上大地震的三藩市,仍未算是最大考驗。
而且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根本不需要達到 9 級或者更高級別才會造成嚴重的破壞,若加州爆發 7.8 級以上大地震,預計會有 1800 人死亡,5 萬人受傷。一些老舊的建築、混凝土結構會倒塌,連高層建築物也會損毁。不過地震學家對聖安德烈亞斯斷層所做的模擬研究,8.3 級是上限值,大於 8.3 級的地震幾乎不可能發生。
電影中加州理工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的地震學家 Lawrence Hayes 發現加州附近的「磁脈衝」(Magnetic Pulse) 出現峰值,預測到大地震將要發生,可惜在現實中並沒有這個方法。
在過去一個世紀,地震學家對地震的研究中仍然沒有發現此類規律;過去研究所有可觀測的預警信號 —— 包括動物行為、天氣模式、電磁信號、大氣觀測、氡氣在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指標等均證實無效,因此到目前為止,人類對地震仍無法可作出準確預測。
不過美國地質調查局仍繼續對聖安德烈亞斯斷層作深入研究,希望找到可靠的地震預測方法。祈望能夠儘快建立一套早期預警系統,能夠給居民爭取更多備災時間。在這方面,日本的技術最強,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地震預警系統,美國目前正在測試這樣的系統。
雖然《San Andreas》這部電影把災難情況誇大,但出席了電影首映的「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學家 Susan Hough 指:『導演 Brad Peyton 並不是莫名其妙弄一個憑空想像的大浩劫來嚇唬觀眾,在某程度上,他是在提醒美國人對聖安德烈亞斯斷層會引發大地震這一點再度重視及作出災難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