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Us8I5z

災難總在不經意的時刻悄然而至,2013 年初,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市的小行星〔隕石〕撞擊事件,導致近一千五百人受傷,並為俄羅斯帶來十億盧布經濟損失。不過這次撞擊事件對全球絕大部份的人們來說,震撼程度可能還比不上日本福島 (Fukushima) 3-11 的地震海嘯核洩事件,卻完全不知道這顆小行星差一點就釀成人類文明終結的全球大災難,但離奇的是,小行星突然在高空爆炸解體,更離奇的是,發現有疑似非人類的科技阻止了大災難發生!

 

小行星來襲

每一天,地球都會受到很多地外小天體的入侵,但這些不速之客絕大多數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它們在進入大氣層之後,很快就會與空氣摩擦產生高溫燃燒殆盡,成為了一顆生命燦爛又短暫的小流星,為不少文人墨客提供寫作靈感,既浪漫又感性;但是如果這些「小天體」質量和體積稍微大一點的話,那就不太浪漫了 ..... 因為它們是殺手!

2013 年 2 月 15 日上午 09:20,在俄羅斯中部車里雅賓斯克市 (Челябинская) 一個看似平常的星期五早晨,一顆直徑約 18 米,重約 1,1000 噸的小行星「KEF-2013」〔俄羅斯政府代號〕,以時速 54,000 公里〔30 馬赫〕的高速及 16° 的傾角衝進地球大氣層,形成一顆猛烈燃燒的耀眼火球,長長的燃燒尾巴劃過車里雅賓斯克市的天空,其亮度甚至比初升的太陽還要明亮,恐怖的場面有如災難電影《隕石撞地球》的真實版悄然上演,地面上有目擊者報稱好像嗅到空氣中有火藥的味道,亦有人以為美國核彈終於要打來了,整座城市轉眼就要化成飛灰,甚至有人以為世界末日當天就要來臨!

可是這顆超級火球,卻在進入大氣層二十秒後突然於離地面約廿三公里高空爆炸解體,爆炸引發巨大的衝激波,於兩分鐘後橫掃市內近五千棟樓房,造成大量玻璃窗碎裂,部份屋頂倒塌,導致 1,491 人受傷,衝激波亦同時引發全城的樓宇設施和汽車防盜警報長鳴、流動電話網絡亦中斷,整座城市瞬間陷入一片恐慌和混亂,車里雅賓斯克州州長 Mikhail Yurevich 聲稱至少還有六座城市受到波及,十萬間房屋受影響。

爆炸後大量小隕石碎片墬落,波及的地區包括車里雅賓斯克州西部八十公里的烏拉爾山脈 (Ура́льские го́ры) 一帶和鄰近的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 (Башҡорттар) ,以及距離 160 公里邊界的茲拉托烏斯特 (Златоу́ст) 和鄰近的切巴爾庫爾湖 (Чебакур) 區域,碎片在積雪的表面留下了許多雪洞。

雖然有大量隕石碎片墬落,但俄羅斯科學家們卻找不到預期中的隕石坑或較大形的隕石碎片,只在冰面上撿到一些像碎石般的小碎片,和相信一塊較大的碎片將切巴庫爾湖的冰面擊出一個直徑六米的大洞!

 

全球核災難

此次小行星爆炸所釋放出的能量非常巨大,還因此產生了超低頻聲波,或是所謂的「次聲波」(infrasound),觸動了「聯合國」(United Nations) 在全世界監聽核武爆炸的 283 個次聲波監測站當中二十個〔包括南極洲站〕;另外「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 Organization, CTBTO) 全球追蹤核彈爆炸的 45 個監測站中,亦有十一個檢測到這次爆炸的「次聲波」,波動傳遞歷時了三天,橫跨全球兩次。

而「美國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根據世界各地的監測站觀測的數據估計,「KEF-2013」爆炸中所釋放的能量比 1945 年於廣島 (Hiroshima) 投下的原子彈高三十倍。

/tmp/phpdIF4Ae

當地俄羅斯人行車記錄儀拍攝的畫面,當其在空中爆炸時,光比當時的太陽還要亮


好了,我們知道「KEF-2013」爆炸威力是非常強大,但撞擊最多也不過是毀滅一個城市甚至相鄰一帶地區,何來全球性大災難?

原來,車里雅賓斯克市有一個俄羅斯政府用作儲存可製造核武器的核原料「鈽」(Plutonium) 的戰略儲備基地,雖然基地的存在並非軍事機密,但俄羅斯政府也希望儘量低調,避免基地成為傳媒焦點;而「KEF-2013」事件中亦「恰巧」絕大部份傳媒都沒有提及這個基地!

試想像一下,切爾諾貝爾核電廠 (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а атомна електростанція) 一個反應堆爆炸尚且延禍至今,如果不幸儲備基地的大量「鈽」被隕石擊中,有如同一時間引爆一堆核彈,大量輻射塵隨著風在大氣中向全世界擴散,將是怎樣的全球性核災難?

 

小行星監察

既然直徑只有 17-20 米,質量估計 11,000 噸的小行星破壞力都比廣島原子彈高三十倍,如果不是及時在半空爆炸解體,而是擊中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後果肯定會更嚴重。我們禁不住想,若此類事件再次發生,人類能提前防禦嗎?

我們常常在科幻電影裏看到,即使有什麼大災難發生,人類總有辦法化險為夷!可是今次「KEF-2013」撞擊前後,俄羅斯政府根本沒有採取任何防範措施,甚至全世界也沒有哪個國家有對小行星來襲作出提前預測!不是有部份先進國家已經設立觀測小行星的計劃嗎?為什麼完全看不見這類組織作出過些什麼反應?

因應這些質疑,很抱歉要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的事實 —— 雖然部份強國經常吹噓自家科技有多先進,可是現實中人類的觀測技術並沒有各位想像中的強,如果現在有類似「KEF-2013」的小行星再次來襲,我也有理由相信,提前被發現的機率並不會比當年的大!因為這類小行星之所以難以被提前觀測到,原因是「體積太細小」了!

什麼?已經一萬噸了還太小?!

確實如此,雖然這樣的體積在常人眼中已經很龐大,但是在茫茫太空中實在「細如微塵」;按目前的監測站觀測能力,大多只能監視直徑 150 米以上的小行星,要想觀測到直徑 40 米以下的小行星靠近地球是非常困難,尤其是目標距離地球還相對遙遠的時候,幾乎不可能看到,只有等其靠近地球時,依靠太陽的反光,才有可能被天文望遠鏡觀測到。

如果運氣很好,也會偶然發現一些非常細小的小行星,比如美國的「卡特林那巡天系統」(Catalina Sky Survey),在觀測條件非常棒的情況下,於 2008 年幸運地發現了一顆直徑為 4.1 米的小行星 ——「2008 TC3」。

而且天文望遠鏡觀測還有一個「致命盲點」—— 就是小行星從太陽的方向飛來,因為在太陽的強光照射下幾乎無法觀測。而「KEF-2013」就正正是白天從太陽方向飛來,因此直到衝進大氣層後,全世界才知道這顆小行星的存在。

此外,就在「KEF-2013」爆炸解體數小時後,一顆直徑達 44 公尺,質量約 12 萬噸的小行星「2012 DA 14」,在距離地球 27,100 公里處掠過,是首次這種體積的小行星離地球這麼接近。NASA 科學家 Jim Green 說,『這麼短的時間內連續發生天文事件非常嚇人,雖然「2012 DA 14」安全掠過,但如果不幸直接撞擊地球,釋放的能量會相當於 230 萬噸的爆炸當量,能對地球造成很可怕的破壞!』

/tmp/phpL1xlRS

Block IIA 攔截彈

好了,假設現在我們運氣夠好,已經成功觀測到一顆類似「KEF-2013」的小行星正向地球飛來,我們會有些什麼對應措施呢?

答案是:『趕快去見你最關心的人說你愛他們,然後祈禱,祈求小行星別墜落到自己所在的地區,最好落到大海中間。』基本上就是「聽天由命」的水平!

什麼?我們不是在科幻電影中看到政府會用飛彈或者核彈之類去攔截小行星的情節嗎?是這樣沒錯,不過那是電影,現實是另一回事,以現今技術對如此高速的小行星進行攔截,在技術上是非常困難的,坦白一點說就是「目前人類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至於美國建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ational Missile Defense System, NMD)〔現已改名為「陸基中途防禦系統」(Ground-Based Midcourse Defense System, GMD)〕。計劃最初於 1993 年由美國總統克林頓 (William Clinton) 提出,發展至今接近三十年,於 2020 年底在 FTM-44 反導測試中,從海軍 USS John Finn,DDG 113 驅逐艦上發射的 SM-3 Block IIA 攔截導彈,成功擊中並摧毀一枚靶標導彈。

不過要留意 Block IIA 是被定位為一種只適用於攔截中程彈道導彈的攔截彈,而且是那些功能較為簡單及沒有突破反導系統防禦能力的洲際彈道導彈,並不能對付高速小行星。不過即使技術上可行,對小行星使用核武器,說不定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tmp/phpuecL9Q

那麼真的只能聽天由命嗎?!又不用太絕望,要應對小行星,計劃還是有的,其實早在 2016 年初,美國 NASA 就設立了「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Planetary Defense Coordination Office),用來作為行星觀測和與各國其他航天機構協調交流的機構,討論如何處理大型隕石與地球的碰撞所產生的問題。

NASA 就跟「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  聯合制定了一個「小行星撞擊與偏移評估」(Asteroid Impact & Deflection Assessment, AIDA) 計劃,應對方案目前仍屬理論階段,尚待驗證可行性。其構思類似「小行星撞球」,利用太空探測器發送一個有分量的物體〔或探測器本身〕砸向小行星,將這顆小行星推離既定軌道,避免與地球發生碰撞。

AIDA 計劃包含兩個項目,當中包括兩個太空探測器,第一個叫做「小行星撞擊任務」(Asteroid Impact Mission, AIM),已在 2020 年底發射,而第二個是「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 ,於 2021 年 6 月發射升空。

兩個太空探測器將於 2022 年抵達目的地 —— 一個代號為「65803」的「Didymos」小行星,該小行星另有一顆伴星「Didymoon」。「Didymos」直徑 780 米,「Didymoon」直徑為 170 米。較小的「Didymoon」環繞較大的「Didymos」一圈的時間為 11.9 小時,兩者之間距離約有 1100米 。

「AIM」會對小行星「Didymos」研究其結構成分,「DART」抵達後將直接撞向「Didymoon」,之後「AIM」對撞擊表現進行分析。任務的目的在於研究到底要何種程度撞擊才能影響小行星的運行軌道,避免與地球發生碰撞,是人類踏出應付小行星來襲的第一步。

/tmp/php3BWDji

DART 探測器


小行星被「不明物體」擊中空中解體

小行星於空中解體後,正當俄羅斯以為自己交了什麼好運氣逃過一劫的時候,2 月 18 日,俄羅斯博客網站陸續有網民分享一條 15 日「KEF-2013」來襲時的視頻,視頻剛巧拍得爆炸解體一刻,不過若將視頻慢放及放大,就可以看到「KEF-2013」似乎並不是某些科學家所聲稱的發生自然爆炸,而是在千鈞一髮,天外有一道神秘白光追上去,然後在離地面約廿三公里高空將隕石擊碎爆炸解體,隨後神秘白光消失,大量小碎片才散落地面,雖然衝激波仍導致近一千五百人受傷,但比起整個城市毀滅好太多!

當然,一定會有人覺得視頻只是造假又或是光影錯覺之類,但俄羅斯及 NASA 的專家們看過,都沒指視頻是偽造又或者否定 UFO 言論,而是選擇「不作評論」!

/tmp/phpOYvaxw

/tmp/phpcEl113

「KEF-2013」是自 1908 年「通古斯加事件」(Tunguska Event) 以來墜落地球的最大隕石,但據烏拉爾聯邦大學 (Ural Federal University) 的科學家報告,大學團隊在隕石碎片散落的地區搜索,因為有大量市民聞風而至搶先檢隕石,最後團隊共只找到 53 塊碎片,其中較大的有拳頭大小,絕大部份直徑僅約幾釐米,其餘就只有一些比沙粒大一點的殘渣。

直至 2013 年 10 月 16 日,才在切巴庫爾湖中 13 公尺深的湖底打撈出長約一公尺,重約 570 公斤的較大隕石碎片。經分析發現這「KEF-2013」是一顆 LL5 普通球粒隕石〔鐵佔 19-22%,但金屬鐵只佔 0.3-3%〕,是普通球粒隕石中所佔比例最小的種類。

/tmp/phpUJs533

/tmp/phpVStkUS

「KEF-2013」進入大氣層時的速度達時速 54,000 公里〔音速 30 倍〕,人類目前沒有任何武器有這種速度可以將其擊落,因此可以排除是俄羅斯軍方所為,而且俄羅斯軍方也迅速否認跟他們有關。

在那最關鍵時刻,到底是甚麼超越人類的力量能將「KEF-2013」擊至徹底粉碎,而且射擊角度似乎也計算精準,令碎片散落在人煙稀少的地區,將破壞力減到最低,拯救了地球和人類呢?

時至今日,科學家仍未能對「車里雅賓斯克隕石撞擊事件」作出合理解釋,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相信「哪有誰會拯救我們,只是自然現象加一連串巧合而已」;不過,不管真相到底是如何,人類能繼續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吧!

/tmp/phpHov19a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車里雅賓斯克 小行星
    全站熱搜

    kason20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