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熱電影,《瘋狂麥斯:憤怒道》前傳《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上映,相信不少影迷們早已入場觀賞,甚至二刷、三刷亦大有人在。不過,不論上集或今集,片中都有不少彩蛋、隱藏訊息,單純看電影未必留意得到,加上部份劇情及人物設定,電影中也可能沒有作詳細交代;就讓我們一起來發掘《瘋狂麥斯》系列電影的彩蛋,找尋隱藏在電影背後故事的另類樂趣吧!
1.元祖《瘋狂麥斯》系列的「後末日」設定有什麼寓意嗎?
《瘋狂麥斯》的「末世」獨特世界觀,深深影響了全球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文化,令以「末日」為主題如電影、漫畫、小說及電玩等產品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
眾所皆知,日本經典漫畫《北斗の拳》,其故事背景及人物造型深受《瘋狂麥斯2》影響,連著名恐怖片《奪魂鋸》(Saw) 系列創作人及導演溫子仁都直言不諱,指《奪魂鋸》創作靈感正是來自《瘋狂麥斯》!
然而,「末日教祖」—《瘋狂麥斯》系列的導演 George Miller 卻在一次訪談中透露,他在拍電影前原本是一個醫生,工作中遇過不少因車禍受傷甚至死亡的個案,更不幸的是當年他有三位好友同樣死於車禍,恰巧自己對拍電影有興趣,也報讀過電影課程,於是萌生想拍一齣宣傳交通安全的飆車電影念頭!
George Miller 笑指當年因為籌集得的資金不多,大部份場景只能在荒涼如廢墟般的地方拍攝,於是想到把《瘋狂麥斯》故事時間點定為近未來世界文明臨近崩潰之前 ...... 所謂的「末日設定」就只是為那些破場景找個理由,根本沒想過會有什麼特別寓意,及後「末日世界觀」會成為流行文化完全是誤打誤撞而來,對於這一點他也感到很意外!
2《瘋狂麥斯:憤怒道》也隱藏著 Furiosa 的名字?
《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Furiosa: A Mad Max Saga) 片名開宗明義直指電影是以 Furiosa 為女主角,但原來《瘋狂麥斯:憤怒道》的片名也隱藏著 Furiosa 的名字 ..... 真的嗎?!
《憤怒道》英文片名是「Mad Max:Fury Road」,細心留意副標題「Fury Road」,Furiosa 的名字不就隱藏在當中嗎?而《憤怒道》的故事正好就是 Furiosa 的暴怒反抗之旅!
3. 《瘋狂麥斯:憤怒道》的部份人物設定原型源自「北歐神話」?
其實,《Mad Max》系列電影中暗藏大量「北歐神話」的元素,像是「不死老喬」的角色靈感來源就是「眾神之父」奧丁 (Odin),「不死老喬」與奧丁同樣有著很多老婆與小孩。
而「不死老喬」身邊的「戰爭男孩」不斷說要進入的「英靈殿」,就是北歐神話中的「瓦爾哈拉大廳」(Valhalla Hall),是位於聖域阿斯加德 (Asgard) 的一個雄偉的大殿,由奧丁所統治。在北歐神話中,在戰鬥中死去的戰士,在死後由「女武神」Valkyrja 帶領前往「英靈殿」,與奧丁同在。
「瓦爾基里」(Valkyrie) 在《憤怒道》和《芙莉歐莎》中都有出現,那就是 Furiosa 的童年好友的名字。
4.「不死老喬」是什麼人?
「不死老喬」(Immortan Joe) 本名為 Joe Moore,文明崩壞前曾是一位軍隊上校,據說曾因意外誤接觸核廢料,故此身體被輻射灼傷,身上患有無法痊癒的膿瘡,亦需倚靠呼吸機過濾空氣呼吸。
在文明世界崩潰的初期,Joe 曾認為只是過渡期,文明會重新出現。他因為是有作戰經驗的軍人,不但成功在水資源爭奪戰中奪得擁有豐富地下水的「西方堡壘」,並同時奪取了「汽油鎮」與「子彈農場」等陣地,更派得力助手駐守,成為荒原上的一大勢力,期望能撐到文明重新建立的日子!
可是年復一年,世界並沒有重新建立秩序,他開始意識到文明世界可能不會復返,於是走向墮落,並以洗腦方式來組成一支不怕死的死士特攻隊 —「戰爭男孩」(War Boys),他們到處燒殺擄掠。更透過殺害其他倖存團體的首領,將對方人馬融入自己軍隊以強化勢力,並奪走他們的女人作為後宮。
5.「戰爭男孩」與「英靈殿」
「戰爭男孩」(War Boys) 的人物設定原型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Scandinavian Peninsula) 的「維京人」(Viking) 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神風特攻隊」飛行員。臉上的傷疤造型,靈感則來自「惡作劇之神」洛基 (Loki) 不小心破相後的樣子。
「戰爭男孩」們大都是在受核污染的環境下出生、成長,因而導致不少都是有基因缺憾、身體殘疾,或是長期病患的不幸青年人,壽命普遍短暫,更不幸的是所有「戰爭男孩」皆被「不死老喬」利用,也沒有把他們當作人類來對待,而是在他們每一個人的後頸烙上他的 Logo,並以光頭、全身塗成白色作為制服,成為「標準規格化」下的私人財產和所有物!
更以邪教般的方式向他們洗腦,讓他們奉「不死老喬」為神明般的存在,又令他們認為自己不是人類,而是龐大戰爭機器能夠得以運作的其中一個零件,與自己駕乘的戰鬥車合為一體英勇作戰為榮,更讓他們崇拜代表力量的 V8 引擎!
又以神話故事中的「英靈殿」(Valhalla) 來哄騙「戰爭男孩」們,讓他們渴望能效法先烈英勇戰死,在壯烈犧牲成仁之前在嘴巴噴上銀漆,看起來更像一個鉻銀的機器,壓抑人類情感來達成使命成為戰爭英雄,才能通往先烈才有資格進入的「英靈殿」。可是說穿了,「不死老喬」就只是拿「戰爭男孩」來當砲灰而已!
這設定相當反映現實,現實中的軍隊何嘗不是以保家衛國、戰爭英雄及國家榮耀等虛榮感向年輕人洗腦,好讓他們心甘情願當政客們的砲灰!
6.「眾母綠地」是什麼地方?
「眾母綠地」(The Green Place of Many Mothers) 是地表上僅存的罕有綠洲,擁有農產及地下水等豐富資源,是個荒土中的人間天堂。「綠地」是個母系社會,成員全由女性組成,男性沒有地位,成年取精後就會被趕離「綠地」,其餘時間只能在「綠地」外圍以踩高蹺方式捕食樹上鳥類維生,他們知道往外闖是死路一條,即使只能在外圍生活也不願離開!
「綠地」女性為保家園,自小就被訓練成驍勇善戰,更組成軍隊,同時為要不讓外界得知「綠地」存在,對誤闖的外來者一概不留活口!可惜在《憤怒道》中,這片人間樂土仍然逃不過受污染的命運,最終衰竭成為一片有毒沼澤!
7. 有關 Furiosa 的背後隱寓
頭髮:為了逃走,童年 Furiosa 割下頭髮製成頭套,最後頭套卡在懸崖幼枝上與幼枝共同成長,寓意 Furiosa 女扮男裝躲在「戰爭男孩」群中一路上位成為禁衛軍首領。另外,Furiosa 從家鄉「眾母綠地」被擄走後,一直保持長髮造型,長髮象徵 Furiosa 回鄉的決心與希望;後來把長髮剪短,象徵對回鄉已感絕望,心裡只餘下復仇!
斷臂:Furiosa 失去的左臂原本是紋上回家的路,失去左臂已隱喻著家鄉已經不復存在,要生存就必需倚靠全新的力量。
機械手臂:在訪談中,Anya Taylor-Joy 認為,《芙莉歐莎》裡 Furiosa 割斷手臂逃走,之後戴上機械手臂的過程,就像是故事中的世界觀一樣,唯有機器才代表力量與受人崇拜,因此隨著 Furiosa 戴上機械手臂,也象徵著她已獲得全新的力量,一種讓她能夠在荒土世界中生存的力量。
種子:在與 Jack 秘密之地種下亡母託付的水蜜桃種子,並以殺母仇人 Dementus 當肥料,重拾及滋養回家的夢想,並與逃亡種母分享桃子,寓意著傳承及希望的精神。後 Furiosa 得知家鄉「綠地」已消失,決定反攻「西方堡壘」,種母 Dag 將族人交托的一袋種子也帶回去,把曾經囚禁自己的牢獄變成新家園,象徵哪裡有希望,哪裡就是家!
8. 反派 Dementus 的人物設計
導演 George Miller 指出,反派 Dementus 原本設定只是一種典型的歷史梟雄 — 他們四處掠奪,征服許多文明,但等到要停下來好好建設與統治一切時,卻又會很快迎來勢力的崩解,基本上就是只懂得掠奪卻無法建設的人。
故此 Dementus「瘋癲」的特質其實是來自 Chris Hemsworth 的構思,因為他覺得 Dementus 可以設計成一個更複雜角色 — 用浮誇去淡化過往的悲慘經歷,並透過殘暴的統治方式來治療受傷的心靈,他不會考慮太久以後的事,一切都以當下的衝動與慾望作為行動目標,所以特別能適應這種沒有秩序的末日環境。
在造型上,Dementus 充滿「表演者」的特質,大鬍子和那跟環境格格不入的披肩,加上他浮誇的舉止,讓 Dementus 強調出自己與部下的不同。至於他總是掛在身上的玩具熊,則是內心創傷的象徵,代表了過往曾遇上悲慘經歷。
在電影訪問時,對於玩具熊的概念,Chris Hemsworth 分享道:「玩偶熊一開始只是服裝配件,後來想到可以將其變為故事的一部份,就跟導演討論,讓它反映出角色的慘痛經歷 — 目睹妻女被殺卻無力阻止!因此我們看到四十歲男人像小孩一樣帶著玩具熊,玩具熊代表他對死去妻女的思念,也是他使用暴力去彌補創傷的象徵。」
而 Dementus 與 Furiosa 最終對決的一幕,可以看到他胸前的玩偶熊,因為破裂而露出芭比娃娃的小手臂 ...... 那藏在玩偶熊中的芭比娃娃,原來是 Dementus 死去女兒所留下的玩具,他一直把女兒的娃娃塵封在自己的玩具熊中隨身配戴,代表這是他心目中最珍貴的東西!這早已破爛不堪的玩具熊,不光象徵了 Dementus 內心溫柔的一面,更是這位暴君曾經有過人性的唯一證據!
Dementus 虐殺了 Furiosa 的母親,卻把最珍貴的玩具熊送給年幼的 Furiosa,就是對死去女兒的一種情感投射!
9. 挑樹的真正意涵
在《芙莉歐莎》尾段,由旁白「History Man」緩緩道出對於 Dementus 最終命運的描述 — Furiosa 將 Dementus 當作活人肥料,為母親所留下的桃樹種子施肥!Furiosa 最終所作出的這個選擇,不僅僅是為了復仇,而是她以自己的方式證明,這顆以 Dementus 生命作為灌溉的果樹,象徵著為這片荒原帶來如綠洲般的新希望。
在意義上,Furiosa 不但保護了綠洲,更作為 Dementus 窮極一生只帶來死亡和毀滅命運開脫,賦予 Dementus 得以體會培育生命的機會,更以此證明了美麗也能從可怕事物中茁壯成長,無論情況有多艱難,生命依然能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重新開始的意涵!
在《芙莉歐莎》電影末段中,Furiosa 秘密幫助「不死老喬」的種母們逃離囚禁她們的「西方堡壘」,並將她們藏於運油卡車中逃走,過程中,Furiosa 更為她們帶來了她從 Dementus 屍體作為養分的桃樹上所摘下的成熟桃子,象徵著對未來自由的盼望!
10. 禁衛軍傑克
由 Tom Burke 飾演的「禁衛軍傑克」(Praetorian Jack),在《芙莉歐莎》中最神秘的角色非他莫屬!電影中並沒有特別交代他的來歷,僅有他在與 Furiosa 單獨對話時簡單透露過自己的身世,說他的父母都是軍人,平時很努力想要維護和平,可是行動還是失敗了!
不過從 Jack 的一身酷似 Max 的裝扮,有理由相信他的父母應該是與 Max 來自同一個組織 — 同為澳洲公路巡警組織中的「主力巡警隊」 (Main Force Patrol, MFP) 的前成員。
在《芙莉歐莎》中,弱小的 Furiosa 生存於充滿血腥及壓力的環境中,不光身體受制於人的恐懼,心靈層面更因為壓抑而成為夢魘。而 Furiosa 與 Jack 的相處裡,Jack 的存在不只為 Furiosa 帶來心理層面的慰藉,兩人的靈魂更是辨認出對方的孤獨和善意,在無情的世界中帶給彼此鼓勵和幫助,是《芙莉歐莎》裡角色僅有展現溫柔而且脆弱的一面!
11.《芙莉歐莎》中的車輛及背後代表的意涵
◆ 在《芙莉歐莎》的製作過程中,總共使用了 145 台車輛,其中汽車與大型車輛有 35 台,至於 Dementus 的機車黨戰車,重型機車的數字則高達 110 台。
◆ 導演在電影裡引入大量的重型機車,某程度是與 1979 年上映的系列首作《Mad Max》呼應,強調這些機車幫派是源自世界還沒崩毀之前的特殊團體,像是士兵、警察甚至暴走族,不過原來的身份都隨著文明體系崩壞而消失,因此身份要靠力量去重新建立,由於原本就擁有重型機車或武器等裝備的團體就漸漸集結成掠奪物資的暴力團,成為末日世界的各大勢力來源。
◆ 在電影中,主要角色們所駕駛的車輛,也代表了人物特色的延伸,就像是他們的造型一樣。例如 Furiosa 嶄露頭角的那輛武裝運輸車,她從車裡乘客座轉移到駕駛座,便展現出她的成長歷程,而她和 Jack 一同打造的雙油槽武裝運輸車,則象徵了他們兩人的關係。至於片尾 Furiosa 駕駛的黑色憤怒號,則呈現了她傷痕累累,但暴怒達到頂點的內心狀態。
◆ 至於 Dementus 從前段的重機戰車換成後段怪獸卡車的過程,也代表他的角色從不斷侵佔領地中獲得更多資源,具有更強的權力地位。
◆ 而 Furiosa 的母親 Mary Jabassa 從騎馬開始,一路更換成破舊機車再到戰鬥重機車的安排,則隱喻她距離故鄉「綠地」越來越遠,逐漸無法回頭的命運!
12. Chris Hemsworth 老婆也客串一角?
身為《Mad Max》鐵粉的 Chris Hemsworth,在電影訪問時大方分享自己接下 Dementus 角色之後,興奮得邀請父親、妻子和兒女們全家總動員一起到片場當臨演,才會促成這次的合作!
在電影中,Dementus 身邊有一位臉上佈滿傷疤的勇猛女戰將 Mr. Norton,這位演員其實就是 Chris Hemsworth 的妻子 Elsa Pataky,她也同時兼演一名「眾母綠地」軍官 Vuvalini。
不過最大的驚喜,莫過於導演 George Miller 於近日訪談中透露自己相當樂意與 Chris 繼續合作,因此對執導《雷神索爾五》(Thor 5) 抱持開放態度。粉絲當然興奮到不得了,不過就要看 Marvel Studios 怎麼想了!
13. Anya Taylor-Joy 其實沒有駕照?
在電影訪談中,談到如何為演出駕駛特技做準備時,Anya 說在到澳洲拍攝一年前就開始特技駕駛訓練,包括騎機車、駕駛汽車甚至大卡車。並表示會和她的特技動作替身一起訓練,她們感情更好得像親姐妹一樣!此外,她隨即突然爆料:「其實我現在還沒拿到正式駕照!」她表示拍攝過程裡學的,只有電影中會用到的特殊駕駛技巧,因此仍不懂正常的駕駛技術,只會特技。
14. 名畫《海拉斯和寧芙水仙們》暗藏《芙莉歐莎》的結局?
在電影中的煉油城場景,可以看到煉油城的主管正在專心臨摹畫作。這幅作品正是 1896 年由英國畫家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的作品《海拉斯和寧芙水仙們》(Hylas and the Nymphs),畫作現保存於英國曼徹斯特美術館。
這幅作品的創作背景相當有趣!在維多利亞晚期,英國女性們正在爭取「婦女參政權」,全球女性社會運動也百花齊放,這讓男性感到恐懼。
有趣的是,當時期畫作中的女性,普遍會被描繪成被動、陰鬱、致命的形象,相反地這幅作品的色調和諧,女性更轉變為主動的角色。而這幅畫作在《芙莉歐莎》中出現,象徵著 Furiosa 未來會帶著她的女性族人打倒以男性為中心的暴力霸權,成為荒原上的一大勢力!
15.「瘋狂麥斯」驚喜客串?
《芙莉歐莎》的最大彩蛋,莫過於 Furiosa 身受重傷時,在遠方山峰上突然看到「瘋狂麥斯」驚喜回歸,那個鏡頭基本上與《憤怒道》片初的角度十分相似,讓我們看見 Max 與他最知名的座駕「V8攔截者」。雖然這個背影並非由上一集的男主角 Tom Hardy 親自客串,而是他的替身演員 Jake Tomuri,但也還是足以令觀眾興奮不已。
在電影訪談中,導演表示,「當時的 Max 並未跟 Furiosa 正式碰面,而是在忙於某起事件;如果本系列還會繼續拍攝的話,或許便有機會看到在那個時間點,Max 究竟又被捲入了怎樣的危機當中。」
16.《芙莉歐莎》結局預示了下一齣系列電影?
《芙莉歐莎》裡的彩蛋,不光跳脫了一般彩蛋的範疇,處理方式更像是直接連接《憤怒道》。
不僅如此,在《芙莉歐莎》電影結尾中「瘋狂麥斯」和他的最知名的座駕「V8攔截者」一閃而過的彩蛋畫面,就像是預示了《瘋狂麥斯》系列下一部電影先行鋪設的伏筆,而這次或許會聚焦於《瘋狂麥斯》系列主角 Max Rockatansky 的另一個起源故事!
導演 George Miller 在節目《Happy Sad Confused》就曾公開討論過《瘋狂麥斯》系列其他電影的計劃,並提到系列中還存在許多未道盡的故事情節,當中就提到了《瘋狂麥斯:荒原》(Mad Max 2 The Wasteland),他透露:「對於《荒原》,作為同樣是一齣醞釀多年的作品,電影一定會有很多動作,也會是一個傳奇故事,但我還在構思故事該如何處理。」
不過 George Miller 又表示,「但一切也得等待《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上映後的成績,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就會繼續拍攝。即使製作時間需耗費多年且還無法預測正式籌備日期,但我想《瘋狂麥斯》系列並不會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