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émon GO

近期熱潮席捲世界的手機遊戲《Pokémon GO》,自 2016 年 7 月 6 日發行以來,已風靡多個國家,除了引起全球遊戲愛好者的喜愛,同時也讓人好奇在其成功背後究竟藏有什麼樣的元素。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來這個熱爆全球的手機遊戲,竟是源自一個「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玩笑!

《Pokémon GO》到底是一款什麼樣的遊戲呢?遊戲中,玩家可以捕捉共 151 種 Pokémon 精靈,並用它們和朋友對戰。其中通過「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 技術將小精靈與智能手機拍攝的影像重疊。遊戲啟動後,路邊、站臺等熟悉的街景就變成了可愛的小精靈們的棲息地。

Pokémon GO_60c0

 

《Pokémon GO》的誕生

「Google」向來有個不成文的傳統,就是每年的「愚人節」當天,都會在旗下的產品上發布以假亂真的整人玩笑,而《Pokémon GO》最原始的概念,便是源於 2014 年的其中一個整人玩笑。在當年一則公告中,「Google」宣布開放「神奇寶貝大師」(Pokémon Master) 的職缺申請,能以 《Google Maps》捕獲大量 Pokémon 精靈的使用者,將獲得在「Google」總部工作機會。

這個原本只個是單純的整人玩笑,卻燃起「Niantic」創辦人 John Hanke 的濃厚興趣,也為《Pokémon GO》的誕生種下了遠因。

Pokémon GO_f903

在加入「Google」之前,John Hanke 原本是一家影像技術新創公司「Keyhole」的創辦人,2004 年「Google」看上「Keyhole」所擁有的 3D 衛星影像技術而將其併購入旗下,Hanke 進入「Google」擔任圖資部門 Google's "Geo" division 的產品管理副主管。在 Hanke 的協助下,將「Keyhole」變成現在大家所熟知的《Google Earth》。

「Google」工作期間,Hanke 瀏覽了無數關於數位地圖應用的提案,直到 2010 年,他想到一個很棒的點子,就是利用智能手機上的地圖來吸引民眾走向戶外,去探索生活周遭環境,尋找知名的景點,或是藉由地圖找到可以吃喝玩樂的地方。

為了完成這款鼓勵民眾出門探險的遊戲,Hanke 「Google」共同創辦人 Larry Page 的鼓勵下,成立一家「Google」內部的新創公司「Niantic」。「Niantic」這個名字原來源於「舊金山淘金熱」(San Francisco Gold Rush) 期間一艘沉沒的捕鯨船。

Hanke 在 2013 年接受《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AP) 的採訪時表示,選擇「Niantic」作為公司的名字,是希望可以提醒大家『任何事物的表面下,永遠都有樂趣存在。』

2014 年,「Niantic」開始一步一步實現「Google」的愚人節玩笑。能夠將虛擬資訊擴增在住家、公園、街道以及現實空間的「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 扮演了推動這款遊戲的關鍵角色。在《Pokémon GO》遊戲中,便是透過擴增實境,結合智能手機的相機與「全球衛星定位」(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功能,將虛擬的Pokémon 精靈投射在現實空間中,並現身在玩家的手機螢幕上。

Pokémon GO_7513

其實在《Pokémon GO》推出前,「Niantic」在 2013 年已經推出一款熱門的地圖實境遊戲「虛擬入口」《Ingress》,這款遊戲需要玩家親臨現實生活中的地標,以取得所需的武器與工具來增加遊戲中的點數,進而贏得更廣大的領土,並在與對戰玩家的戰鬥中獲勝。上市兩年多來,《Ingress》已累積了 1200 萬次的下載次數,也為《Pokémon GO》的成功奠定厚實的技術基礎。

湊巧「Pokémon Co.」的執行長「石原恆和」(Tsunekazu Ishihara) 本身也是《Ingress》的愛好者,因此當「Niantic」找上「Pokémon Co.」希望獲得授權,將 Pokémon 的角色用在《Pokémon GO》時,兩家公司間的授權談判便進展的格外順利。

正當《Pokémon GO》計劃如火如荼地展開時。日本首屈一指的遊戲公司「任天堂」(Nintendo),卻面臨了創立以來最嚴峻的時刻。與「Google」合作的『神奇寶貝大師』公佈前,「任天堂」才在 2014 年 1 月 17 公布了連續第三年出現年度虧損,營運低迷的主因歸咎於其主力產品《Wii U》的銷售成績不如理想,加上「任天堂」未能趕上手機遊戲的熱潮。因而,當《Pokémon GO》在全世界捲起熱潮時,無疑也為「任天堂」帶來一線重生的希望,「任天堂」目前仍是《Pokémon》的商標持有人,同時也持有「Pokémon Co.」32% 的股權。

Ingress

2015 年 8 月,「Google」進行大規模的內部架構改革,設立了新的控股公司「Alphabet」,持有包括「Google」、「Niantic」在內大大小小子公司的股份。而這一次的架構改革,也為「Niantic」帶來更多的機會。由於過去有許多企業擔心被大吃小而不願意,或害怕和網路巨擘「Google」有合作關係。於是當「Niantic」「Google」解放為「Alphabet」旗下的一員,便迎來更多發展夥伴關係的契機,加上「Google」本身對於發展影音遊戲興趣缺缺,都使得「Niantic」脫離「Google」成為《Pokémon GO》這項計的最後一片拼圖。

就在「Google」架構改革後一個月,「Niantic」在 2015 年 9 月正式宣布了《Pokémon GO》的投資計,隨即獲得來自「Google」、「任天堂」與「Pokémon Co.」共計 2000 萬美元的投資,並承諾「Niantic」若未能順利達成預定的發展目標,將再獲增加注資 1000 萬美元。根據「Pokémon Co.」表示,原先承諾新增的 1000 萬美元投資計劃目前尚未實行,因為就目前情況看來,「Niantic」不單已實現甚至遠遠超過其原定的發展目標了。

pokémon-go-arènes

轉載 風傳媒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Pokémon GO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son2047 的頭像
    kason2047

    談奇述異坊

    kason20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