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上集大戰中打敗了戰神阿瑞斯 (Ares) 之後,轉眼間已來到了八十年代,Diana 在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學會」擔任人類學家,同時秘密以「神奇女俠」的英雄身份打擊犯罪。有一天,她的新同事 Barbara 收到「聯邦調查局」送來一件古文物要求檢驗,卻因此令全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原定於 2020 年暑假上映的《神奇女俠 1984》(Wonder Woman 1984) 〔下稱 1984〕,由於疫情,再加上《TENET 天能》(TENET) 去年因為堅持上戲院卻票房失利,導致隨後一連串電影一再延期,就令《1984》成了「華納」(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 將 2021 年所有電影於戲院與網上串流平台 HBO Max 同步播放的轉捩點,可惜的是,雖然《1984》仍能在全球部份國家上映,口碑及成績都並不理想。
首集《神奇女俠》叫好叫座,更令 Gal Gadot 一夕爆紅,女英雄形象深入民心,也被譽為「DC」翻身之作,雖然續集《1984》仍然由首集導演 Patty Jenkins 執導,可是卻獲一致劣評,被不少網民選為年度最爛電影之一,更有人覺得《神奇女俠》最後也離不開「DC 魔咒」,到底問題出在哪裏?
《1984》顧名思義就是導演選擇以 1984 年作為故事的時間背景,據稱是因為導演在八十年代的成長時期裏深受電視影集《神奇女俠》的影響,也認為這個時期美國國力鼎盛,文化思潮湧動,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年代。乘着美國影視界近年流行懷舊復古風,加上 Netflix 影集《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 帶起的八十年代潮流,希望《1984》能再下一城。
可是電影片長 151 分鐘,卻有不少觀眾指難以接受太多文戲,悶得 15 分鐘後便昏昏欲睡〔我相信這是因為有很多人都是在網上串流平台看這齣電影的關係〕。畢竟印象中此類大堆頭大製作、充滿密集動作場面的超級英雄電影,動作場面才是主菜啊,文戲太多,在家中觀看真會感到悶場!
由於疫情關係,香港的戲關閉了好幾個月,不過我始終是《神奇女俠》粉絲,仍然選擇在戲院重開後入場,看看是否如評論所指的那麼糟糕!
《1984》的劇情講述,Diana 在上集大戰中打敗了戰神阿瑞斯(Ares) 之後,轉眼已來到 1984 年,在華盛頓「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 擔任人類學家,同時秘密以「神奇女俠」的英雄身份打擊犯罪。
有一天,她的新同事 Barbara Ann Minerva 收到「聯邦調查局」(FBI) 送來搶劫案贓物中的一件古文物「Dreamstone」要求驗證,她在好奇心驅使下向石頭許願後,讓原本毫無存在感的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眾人注目,同時也令她走火入魔;陷入財困的石油商 Maxwell 亦得到了「Dreamstone」的異能,讓他權傾全球釀成危機。「Dreamstone」又令 Diana 重遇靈魂寄身在一名陌生男子身體上而「復活」的男友 Steve,讓她不能自拔!
說實在,電影的故事背景設定於八十年代這個美、蘇互相對抗的冷戰時期,有著一個大時代背景,其實有好多題材可以發揮,例如蘇聯間諜戰、核彈危機之類,要編寫吸引觀眾的故事應該不成問題。
但《1984》的劇情卻選擇由世界大戰回歸到日常生活,「神奇女俠」歸隱在「史密森學會」工作,閒來幫忙捉拿小賊,成為了有點像《蜘蛛俠》(Spider-Man) 一樣的「街坊英雄」,格局突然變小了,感覺上像是從美酒佳餚突然換成了清茶淡飯。
不過「街坊英雄」其實也不是問題,《蜘蛛俠》不是也很好嗎?但詭異地《1984》的故事骨幹竟然是來自一顆「許願石」〔我立馬聯想到「哆啦a夢」...〕!
於是電影就出現了「豹女」(Cheetah) 和商人 Maxwell Lord 兩個背景跟原作無關,而是重新創作的「借殼」反派角色,他們異能就是來自這顆「Dreamstone」,結果電影前半段就花了大量篇幅來描寫兩個大反派的來歷,至於 Maxwell Lord 這個角色造型明顯是想要「回應當下政局」,挖苦 Donald Trump 一下!
這樣做的後果是嚴重攤薄了「神奇女俠」的戲份,反派的戲要遠超過主角,令人一度懷疑,反派才是真正的主角,更加上要交代「神奇女俠」與上集已壯烈犧牲的男主角 Steve Trevor「借屍還魂」的感情戲,弄得前半段喋喋不休的對白大量供應,動作場面被逼安排至後半段。
可是觀眾在忍受完大量文戲之後,那些期待的動作場面,若以 A 級好萊塢大片標準來說實在令人失望,全部動作戲時間加起來只有半小時左右,較像樣的一幕就是開場在「天堂島」(Themyscira) 上的競技比賽,之後就無以為繼,接續的購物商場擒笨賊動作戲水準僅屬一般,而且場景看起來也不太自然,佈景的感覺相當明顯。隨後的埃及公路飛車及白宮內的混戰也平平無奇,談不上很精采,做間場還可以,作為壓軸大戰就不達標了!
至於那事先張揚令觀眾甚為期待的「黃金戰衣」原來作用也不大,而且結局的劇情轉折亦甚為突兀!
坦言《1984》從表面看確是一齣劇情節奏慢、敍事散亂、邏輯不合理和結局太牽強、特效不達標的超級英雄片,可是有人認為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一齣常規的超級英雄電影,而是一部「披着超級英雄電影外衣」走寫實主義風格的電影!
根據近年超級英雄電影的拍法,據說《神奇女俠》也會拍成系列三部曲,因此故事不單純是超級英雄執行某次任務,同時亦是 Diana 自身的成長故事,藉劇情隱含現實隱喻 —— 就算是「神奇女俠」,在這個充滿人性醜惡的世界打滾了多年,看盡了人生百態,即使再無慾無求也有放不開的人和事,再善良的她也變得有私心一面,要學懂如何從當中取得平衡才能維持著初心,同時對「女權主義」(feminism) 提出反思與質疑。
原來《神奇女俠》漫畫誕生於 1941 年,當時美國女權運動興起,婦女們強烈要求同樣享有參政權、避孕權等各種合法權利,受這股浪潮的影響下,漫畫家 William Moulton Marston 便創作了「神奇女俠」這個人物,以一種全新的、既美貌又強大的女性形象出現,給女權主義者們莫大的鼓舞。
多年來,《神奇女俠》都以勇捍的、與男英雄分庭抗禮的姿態出現在漫畫或熒幕上,可是近年「女權主義」已被過度激化,造成「逆向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 的問題日益嚴重,於是導演便藉著 Diana 這角色對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們提出質疑,電影開首一場「天堂島」競技比賽中,借 Antiope 之口吿誡年幼的 Diana「過份強大未必是件好事」,因而就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全片 Diana 都刻意保持着一份低調,隱藏過去大時代的輝煌,安安靜靜地過自己的小日子。
導演 Patty Jenkins 想說的話就是:『不要把「女權」神化,不要過度追求所謂的強大,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缺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真理。』
另外,為什麼把電影的故事背景設定在 1984 年,而且還在片名中特意強調「1984」這個年份?
原來,《1984》是英國左翼作家 George Orwell 於 1949 年出版的著名長篇政治小説,與英國作家 Aldous Leonard Huxley 著作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以及俄國作家葉夫根尼·扎米亞京 (Евге́ний Ива́нович Замя́тин) 的著作《我們》(Мы) 並稱「反烏托邦」的三部代表作。
小説描繪了一個假想的未來社會中,在獨裁者極權統治下,人性被徹底扼殺、自由被剝奪、思想受到鉗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痛苦,小説想表達的意思就是:『人類對權力的慾望是無止境的,烏托邦是不存在的。』
電影借用了小説《1984》的政治隱喻,對美國及全球政治環境作出預警,提防極權主義勢力興起!
Christopher Nolan 的《蝙蝠俠》系列三部曲,和 2019 年爆紅的《JOKER 小丑》都屬於這種顛覆傳統超級英雄電影的成功例子!
導演運用高度的寫實風格來描寫超級英雄,以期在娛樂性的基礎上賦予電影更深層次的意義;《神奇女俠》就是「DC」試圖超越「漫威」所進行探索的試驗品。
首集《神奇女俠》就做得很好,有個一次大戰的大時代背景,一眾主角有明確目標任務,主要反派阿瑞斯 (Ares) 又設定成一個隱藏身分,劇情有趣之餘,節奏明快又有大量動作場面加持。在確保娛樂性的前提下賦予了深層意義 —— 半神的超級英雄也有人性軟弱的一面!
可是具有深層次意義並不代表《1984》也是部被大眾誤會了的佳作,Patty Jenkins 其實可以拍得更好,其最大的敗筆在於過度專注深層意義而忽略了娛樂性,忽略了一群僅僅希望入場爽一把的主流觀眾,要知道那些主流觀眾才是票房來源,沒有了他們,電影縱使有更多深層意義也是枉然!
片尾彩蛋方面,一名身穿藍衣的神秘女子來到市集,瞬間用單手撐起倒下的燈柱,及時拯救了推著嬰兒車經過的母親。該位母親立馬追上前連聲道謝,而這位神秘女子回頭說出自己的名字「Asteria」 —— 正是在電影開首所介紹的「亞馬遜」傳奇女戰士,亦是「黃金盔甲」的原先擁有者。
至於飾演的演員就是元祖 1975 年劇集版《神奇女俠》的 Lynda Carter ,這個安排無疑是向她致敬。
而 Asteria 也在片段中透露自己已經在這裏生活了好一段時間,這或意味著兩代「神奇女俠」在第三集有機會同框演出,皆因有指下集的《神奇女俠》會更加集中講述「亞馬遜神族」的故事,難怪這條片尾彩蛋片段成功在網上引起哄動。
電影拍攝花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