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FYkYsJ

在不久的將來,美國內部矛盾越趨白熱化,最終爆發史上最大規模的內戰。十九個州份宣佈獨立,並組成反抗勢力,包括加州德州組成的「西部力量」及「佛羅里達聯盟」等,與美國政府開戰。一群不顧自身安危的戰地記者冒死穿越戰火,要趕在反抗軍隊殺入白宮前,搶先抵達首都華盛頓,為全國人民紀錄戰事真相!

四月中,復活節過完了而又未到暑假大片檔期,算是北美影市淡季,上週開畫首個周末票房冠軍由新片《帝國浩劫:美國內戰》 (Civil War) 以 2570 萬美元成績奪得,單看數字好像平平無奇,但原來是出品片商 A24 首次有出品電影成為票房冠軍,亦創下了公司成立十二年以來開畫票房紀錄。

相對於 Universal Studios 或 Columbia Pictures 等這些大企業,A24 只屬小型獨立製作公司,不過公司雖小,卻先後憑《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和《The Whale》揚威奧斯卡,今年再推出話題新作《美國內戰》,宣稱製作預算為五千萬美元,相比近期例如《Godzilla x Kong: The New Empire》或《Dune: Part Two》等這些動輒過億美元的大製作來說,五千萬美元實在不算什麼,但已經是 A24 製作費最昂貴的電影。

/tmp/phpxLlNNq

《美國內戰》香港美國更提早一天於 4 月 11 日公映,據稱電影原定 4 月 26 日於北美開畫,但最終改為跟 1861 年美國「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 爆發的 4 月 12 日上映,意圖不言而喻;「爛番茄」(Rotten Tomatoes) 網站綜合 267 名影評人的文章,結果獲得 84% 高分,觀眾好感度更達 86%,口碑普遍不俗。

《美國內戰》由鬼才導演 Alex Garland 執導,過去擔任編劇的作品有《28 Days Later》、《Sunshine》、《Dredd》;後來不想再假手他人,索性自編自導,把主打反思議題的意念和構思親自拍出來,忠實地出自己想說的故事,作品有《Ex Machina》、《Annihilation》、《Men》和今次的《美國內戰》。

《美國內戰》的演員陣容也相當亮眼:有《The Power of the Dog》金像提名女星蜘蛛女 Kirsten Dunst、威尼斯影后 Cailee Spaeny、人氣劇集《Narcos》金球提名視帝 Wagner Moura、《Dune》系列的 Stephen McKinley Henderson;還有 Kirsten Dunst 那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題名的丈夫 Jesse Plemons,也在片中客串地方民兵士兵,而且有神來之筆的演出。

/tmp/phpWgcA4P

/tmp/php8f6tFE

故事講述近未來的美國加州 (California) 及德州 (Texas) 等地和另外十七個州宣布獨立,加州另組「西部力量」(Western Force) 、德州就有「佛羅里達聯盟」(Florida Alliance) 及北部九個州的「新人民軍(New People's Army) 等軍事勢力,藉以向美國聯邦政府 (U.S. Federal Government) 宣戰。全國各地記者為了緊貼戰事,不理自身安危,冒着炮火趕在反抗軍採取終極行動前,搶先抵達首都華盛頓 (Washington, D.C.),直擊報道戰爭實况。

美國總統大選將於今年十一月舉行,現任總統拜登 (Joe Biden) 和前總統特朗普 (Donald Trump) 再次代表民主 (Democratic Party) 及共和 (Republican Party) 兩黨對決,在這個政治敏感時刻,Alex Garland 拍出一齣將這泱泱大國設定成正在爆發立國以來第二次內戰,分裂美國國土完整如斯「政治不正確」的電影,除了政治自嘲之外,某程度上也反映著現實!

導演在去年五月接受訪問時,曾將本片形容為他上一部作品,2022 年的恐怖電影《Men》的姊妹作,確實,如果將《美國內戰》劇情對照現實政治環境,可能比恐怖片更令人覺得心寒!

2015 年加州便曾發起 Calexit 獨立運動,德州眾議院議員去年亦提倡獨立公投,雖然未能成事,但已見到離心,隨着《美》片公映,是會產生推波助瀾作用?抑或令人反思戰爭的意義?讓人拭目以待!

/tmp/phpZphD0x

/tmp/phpaNgdCH

有觀眾批評劇情沒有交待內戰的前因後果,看得一頭問號;沒錯電影雖然名為「美國內戰」,但大部份時間以「公路電影」(Road Movie) 的方式跟隨記者的採訪車穿州過省,以戰地記者視角側寫內戰時期的美國風情畫:有虐殺小偷的油站員工、有躲在臨時難民庇護營過得一日得一日的家庭、有佯裝一切沒變生活依舊的服裝店員、有連敵人是誰也不知道,只知要殺死對方的狙擊手、有荷槍實彈質問過路人來自哪個陣營的民兵,答案不中聽就即場處決 .....!

其實導演特意為始末留白,內戰怎樣發生也只是輕輕帶過,又或叛軍發動獨立戰有否合法性,反而是描寫幾個記者在這麼一個狀況下進行採訪時的心態 — 明明很資深的戰地記者,原來也會在戰爭現場崩潰;入世未深的菜鳥,為了拍得好照片,也會不顧生命危險拿著相機穿梭槍林彈雨,不論資深抑或菜鳥,皆目標一致,為了一份當戰地記者報導真相的使命感而豁出去!

當然少不了片中那大大小小的政治隱喻,如果你懂得看,就會讚嘆導演駕馭黑色幽默那精闢獨到之能力!

/tmp/phpAjcblg

戰爭場面方面,雖然電影以文戲為主,除了在電影中段穿插一些零星的槍戰外,全片只有壓軸一場「西部力量」圍剿白宮的大規模戰鬥爆破和槍戰戲分,但拍來臨場感十足,清晰而響亮的槍聲、爆炸聲此起彼落,讓觀眾猶如置身戰場,對比起成本更高的商業大製作,其效果也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林肯紀念堂 (Lincoln Memorial) 被叛軍炮擊一幕,如果你瞭解其背後歷史,感覺更加諷刺!

導演形容電影是一部傳遞反戰理念的戰爭電影,但為免將電影拍得太過煽情或將戰爭拍得過度浪漫化,他決定採用自然的手法拍攝,減少戲劇效果,寫實呈現戰爭的殘酷,更採用了特別的小型拍攝器材:GoPro。電影的軍事顧問、前美國海軍海豹部隊 (NAVY SEALs) 成員 Ray Mendoza 大讚這種攝影方式「更具臨場真實感」,就像他在戰場上的視角一樣。

另外重點推介配樂的運用,不論是整條公路佈滿廢車,或路過難民營,甚至高角度拍攝屍坑、坦克車在大街遊走等,都配上相對輕鬆的鄉謠或七十年代風格歌曲,所造成的反差,令人即使完場離開戲院,內心那份不安感仍久久不散!

/tmp/phpwVLrbU

/tmp/phpdNDvk8

/tmp/php1r20RY

總括而言,《美國內戰》是一齣劇情片,抱著想看到《白宮淪陷》(Olympus Has Fallen) 一類大型商業動作戰爭場面的觀眾應該會有些失望,但電影極具張力,那種山雨欲來的不安感彌漫著全片,且當中有大量細節位值得反思,導演在電影中並沒有偏向立場,也沒有非黑即白的道德批判,有的只是軍人的槍聲和記者的相機快門聲,交織出在戰爭過程中各種人性荒誕和不人道的殘暴行為,及各種影射現實政治生態的描寫,令觀眾雖然只是看虛構的電影,卻感同身受,被一種對未知的恐懼感所包圍,營造出比恐怖片更震懾的心理驚慄效果!

另外就是對「第四權」(The Fourth Power) 的描寫,於電影開首,資深戰地記者 Lee 為保護一位菜鳥記者妹妹 Jessie,決定將自己件印有「PRESS」的背心贈予對方,這代表美國即使分裂,敵我雙方依然明白第四權的重要,一個分裂中的國家到最後依然選擇相信記者。

同時,電影中的傳媒工作者依然願意為報導真相而豁出生命,自告奮勇比前線軍人走得更前,因為他們仍然相信真相需要被公開,公眾需要擁有知情權,然而要建立這份信任,其中一個不可撼動的基石,就是國家擁有可以公開真相的媒體,而在這方面,對於現今的香港人來說感受更深吧!

/tmp/phpYq5HLq

個人覺得《美國內戰》對 A24 來說也算是一齣實驗作品,相較於過往,比較傾向出品藝術感較重的低成本電影,或許 A24 也想告訴大家,它也有能力拍出藝術與商業並行的作品,期侍 A24 下一齣佳作!

最後想回應那個「內戰如何發生」的疑問,其實如果有細心留意角色對話,就會發現片中總統有「第三次任期」和「總統下令轟炸平民」兩點,但電影沒進一步交代是否就是引發內戰原因,而且是否有含沙射影影射某國之嫌,則不作猜想!

順帶一提:雖然電影並沒有以 IMAX 作賣點,不過 IMAX 確實加強了臨場感;另外片中有個別鏡頭因過於逼真可能令人感到不安,這點要注意一下!

/tmp/php3yX9ga

arrow
arrow

    kason20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