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H18v3d

7 月 17 日,「美國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罕有地向全球發出警告,表示一顆「潛在威脅的巨型小行星」,會在 7 月 24 日近距離掠過地球,屬相當罕見且危險的天文狀況,不排除對地球造成威脅的可能性,全球天文學家都高度關注事件!

/tmp/phpZtPf3b

茫茫宇宙,本來就充斥著大大小小的隕石、小行星,縱有小行星掠過地球都是平常不過的事,可是美國 NASA 卻在上星期發出警告,表示一顆比英國地標「倫敦眼」(London Eye) 還要大 1.5 倍,而且被列為「具威脅性」的巨型小行星「Asteroid 2020 ND」,正每秒 13.5 公里的速度〔每小時 48,000 公里〕衝向地球,在 7 月 24 日以超近距離掠過。

據 NASA 官網顯示,小行星「Asteroid 2020 ND」,其分類為「近地天體」(Near-Earth Object,NEO),估計直徑為約為 170 米,最靠近地球的距離為 0.034au 天文單位 (Astronomical Unit)〔1 天文單位 = 149,597,870,700 公尺 ,約為 1.5 億公里〕,0.034au 大約是 5,086,327 公里。

/tmp/php7Jnx9a

根據天文學定義,所有「最小軌道相交距離」(E-MOID) 等如或低於 0.05au 天文單位,又或絕對星等達 22.0 等〔或更亮〕的星體都會被列為「潛在威脅小行星」(Potentially Hazardous Asteroids,PHAs),因此即使預期「Asteroid 2020 ND」會平安掠過地球,但仍會被列為 PHAs。

而且今次「Asteroid 2020 ND」距離只有 0.034au,在天文學上實在可以「子彈擦面」來形容,假若小行星在大氣層外發生爆炸,大量巨大隕石碎片出現,可能會令地球廣泛地區遭受嚴重破壞!

/tmp/phpCbSNSa

 

這次算是幸運逃過一劫,下一次仍會那麼幸運嗎?

NASA 表示由 2015 至 2022 年,屬小行星最接近地球的高峰期,預計今年內還會有五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身而過,所以他們會密切追蹤是否會對地球構成影響。

根據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 表示,「近地天體」是受到附近星體的引力吸引而令其軌道接近地球的「彗星」(Comet) 和「小行星」(Asteroid),大多是 46 億年前「太陽系」(Solar System) 形成時的碎片。雖然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會很小,約為每年 30 萬分之一,但仍不能排除任何小行星撞擊造成區域性破壞的可能性。

/tmp/php72Ctr3

2013 年就曾經有一顆小行星在俄羅斯 (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車里雅賓斯克 (Челя́бинск) 墜落,雖然因「未知的原因」令小行星在半空解體爆炸,主要的碎片擊中了切巴爾庫爾湖 (Чебаркуль Лаке),造成當地五千幢建築物損毀及玻璃震碎,導致 1,491 人受傷,是自 1908 年「通古斯大爆炸」(Тунгусский метеорит) 以來在地球上發生的最大的空中爆炸事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行星 Asteroid 2020 ND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son2047 的頭像
    kason2047

    談奇述異坊

    kason20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