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奧本海默》(Oppenheimer) 的複雜程度,對於一般慣看易消化商業爆谷電影的普羅觀眾來說,也是震撼他們的原子彈;不過,如果你原本沒有看劇情片的習慣,卻仍然想自我挑戰一下,又或者你真的很喜歡《奧本海默》這一類既複雜又有深度的劇情片,可是對劇情中所提到的二戰歷史、關鍵人物或者一些專有名詞卻不太熟悉的話,入場前做些功課,有了一個基本概念,或者會對於理解劇情上有一點幫助!
Q1. 美國為什麼要製造「原子彈」(Atomic Bomb)?
早在 1938 年年底,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 (Otto Hahn) 和施特拉斯曼 (Friedrich Straßmann) 發現了「核分裂現象」(Nuclear fission) 。
1939 年,美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西拉德 (Leo Szilard) 擔心納粹德國 (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land) 會率先製造出核武器威脅世界,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先行研製核武器以阻嚇納粹。最終他找到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與其他幾名科學家聯署致信時任美國總統小羅斯福 (Franklin Roosevelt, Jr.),信中警告指德國人可能要研發一種「極為強力的新型炸彈」,還強烈建議美國政府大量囤積「鈾礦」(Uranium),督促恩里科費米 (Enrico Fermi) 等學者進行「核連鎖反應」(Nuclear chain reaction) 的有關研究。
代號「三位一體」(Trinity) 試爆場高塔上的內爆式核試驗彈
原先聯署信並未引起小羅斯福關注,不過負責轉交信件的科學顧問薩克斯 (Alexandre Sachs) 以忽視納粹德國的核武研發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為由成功說服總統;其後小羅斯福任命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所長布里格斯 (Lyman Briggs) 組建鈾顧問團,研究愛因斯坦及西拉德信中所提及的問題。
1939 年 10 月 19 日,小羅斯福正式簽署了研製原子彈的文件,成立一個原子武器研究委員會,代號 S-11。
布里格斯在三日後召開了一次會議,出席者有西拉德、維格納 (Eugene Wigner) 和愛德華泰萊 (Edward Teller)。會後,委員會回稟小羅斯福稱,『鈾或可被製成強力炸彈,其破壞力將遠大於目前所知的任何武器』。
1942 年六月,美國原子彈研製計劃正式展開,由於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曼哈頓區 (Manhattan),因此計劃又被稱為「曼哈頓計劃」(Manhattan Project) ,並與英國及加拿大在計劃上相互合作。
Q2. 什麼是「曼克頓計劃」?
「曼克頓計劃」是二次大戰期間研發出人類首枚核武器的一項軍事計劃,由美國主導,英國及加拿大協助進行。設計製造原子彈的洛斯阿拉莫斯 (Los Alamos) 實驗室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 (New Mexico) 中北部,由美國陸軍工程兵團 (United State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USACE) 少將萊斯利格羅夫斯 (Leslie Richard Groves Jr.) 領導計劃,核子物理學家奧本海默 (Robert Oppenheimer) 則負責領導研發工作。
整個「曼克頓計劃」前後總共僱用了約 13 萬人,花費公帑共 22 億美元〔約等如現今的 254 億美元〕,共研發出兩種不同設計的原子彈:一種是較為簡單的「槍式」,另一種是結構複雜的「內爆式」。
「曼克頓計劃」除了研發原子彈外,另一方面也兼顧負責收集德國核武器開發的情報;在刺探德國核武器開發的「阿爾索斯任務」(Alsos Mission) 中,相關的特工遍佈整個歐洲,有些甚至深入德國敵後收集核分裂資料、機密文件和尋找潛伏在美國的德國間諜科學家名單。
雖然「曼克頓計劃」保密工作十分嚴謹,有許多內部人員除了自己負責的工作小組之外,基本上不會知道其他組別在做什麼,甚至連自己的工作意義何在都不清楚!
可是因為蘇聯對「核融合」(Nuclear fusion) 的研究在短時間內趕上美國,令美國相信有蘇聯的間諜滲入計劃內成功竊取情報,亦令親共的奧本海默陷入了多年的間諜門爭議。甚至在大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仍不時發現有當年計劃內的科學家原來是蘇聯間諜,人數之多令美國政府錯諤,但畢竟已事隔多年,不少當事人亦早已身故,事件大都不了了之!
槍式原子彈引爆示意圖
內爆式裝置引爆實驗
在研發原子彈的計劃裡,其中槍式設計製成了後來名為「小男孩」(Little Boy) 的原子彈,其彈芯用的是鈾的同位素「鈾-235」,但這種同位素的天然豐度只有 0.7%,需要從自然界中更為豐沛的同位素「鈾-238」中分離出來,但分離工序卻極其困難複雜。其爆炸力來自「鈾-235」的核分裂,透過使用「硝酸纖維素」(Cellulose Nitrate) 火藥驅動,將一個空心圓筒〔子彈〕猛烈撞擊到另一個相同材料的實心圓筒〔目標〕上,造成圓筒內的「鈾-235」超臨界質量,引發「核分裂連鎖反應」(Nuclear chain reaction) 而造成核爆。
其後又研發出另一個名為「胖子」(Fat Man) 屬於「內爆式鈽彈」的原子彈,其空心的球狀外殼內放置了處於低臨界的球形「鈽」(Plutonium),周圍接上了卅二枚同時起爆的雷管。雷管接通起爆後,產生強大的內推壓力以擠壓球形鈽,當鈽的密度增加至超越臨界狀況,便能引發核子連鎖反應,造成核爆。
Trinity Detonation 1945
1945 年七月初,美國終於研製出了三枚原子彈,就是人類史上首次進行代號「三位一體」(Trinity) 的內爆式核試驗彈,也就是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 中重現的核試爆場面!
1945 年八月,為逼令日本投降,美國把先前製造的兩顆原子彈,其中槍式原子彈「小男孩」,於 1945 年 8 月 6 日投到日本廣島 (Hiroshima) 上空引爆;而另一顆內爆式原子彈「胖子」,於三日後的 8 月 9 日投到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 (Nagasaki) 上空引爆,兩次核爆共造成數十萬日本平民傷亡,而這兩顆原子彈,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在戰爭中使用的核武器!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投到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小男孩」
投到九州長崎市的內爆式原子彈「胖子」
1946 年,美國成立原子能委員會 (U.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AEC),目的是提倡、管理原子能在科學及科技上的和平用途。同年 8 月 1 日正式簽署了原子能法案,將軍方對原子能的掌控權轉移到委員會轄下的文官機構。
因此「曼克頓計劃」中的科研機構,例如漢福德區 (Hanford Site) 和橡樹嶺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ORNL) 等這些二戰時期臨時建立的實驗室,就陸續由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接管。這些實驗室日後就演變為後來的美國國家實驗室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National Laboratories and Technology Centers) 體系,其科研成果被用來發展醫療科技及組建核動力海軍。
Operation Crossroads
1946 年七月,美軍執行「十字路口行動」(Operation Crossroads),在馬紹爾群島國 (Republic of the Marshall Islands) 的比基尼環礁 (Bikini Atoll) 進行了廿多次原子彈和氫彈 (Hydrogen Bomb) 的核試爆。
1947 年,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已完全接管了所有核武器研究及生產專案,「曼克頓計劃」到此已完成了歷史任務而正式中止。
1975 年,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再由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NRC) 取代至今。
Q3. 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史特勞斯為何指控奧本海默叛國?
電影中由小勞勃道尼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原子能委員會 (U.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AEC) 主席史特勞斯 (Lewis Strauss),是一位美藉猶太裔富商及海軍少將,也是一個城府極深的政客,因為他希望美國核能源的開發能夠持續領先蘇聯,所以他是個以核融合技術所研發的「氫彈」堅定支持者。
最初史特勞斯跟奧本海默仍是朋友,還邀請奧本海默到新澤西州 (New Jersey) 擔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AS) 擔任院長的工作,不過後來身為原子能委員會顧問之一的奧本海默,因研發原子彈而造成日本平民生靈塗炭的罪疚感,對「氫彈」〔一種比原子彈威力更大的核武器〕等新型核武器的發展持反對意見,對於支持氫彈研發的史特勞斯開始對奧本海默諸多阻撓不滿;加上 1949 年一次在國會的公開聽證會上,奧本海默的一句戲言,令心胸狹窄的史特勞斯認定是奧本海默對他的羞辱,因而耿耿於懷、心生嫌隙。
亦有指史特勞斯對於同是猶太裔的奧本海默,卻接連做出婚外情、與朋友妻有染等等有辱猶太身份的事,而且身為猶太人又沒有為居美的猶太裔族群做點事,也造成史特勞斯越加討厭奧本海默的原因之一!
自此史特勞斯就利用奧本海默支持共產主義一點進行狙擊,令奧本海默捲入了一宗又一宗的忠誠度爭議和權力博弈之中。此外,史特勞斯又極力勸說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 (Dwight Eisenhower) 支持撤銷奧本海默的安全許可,務求把奧本海默踢出美國的核能源研究領域。
1954 年,在一次由史特勞斯一手推動的安全聽證會上,雖然成功導致奧本海默的安全許可資格被撤銷,更惹上叛國的嫌疑,不料卻讓政界中人覺得史特勞斯做得太過份,其人格備受爭議,自此對他的評價偏向負面,導致 1959 年正式被美國參議院否決其競逐商務部長的提名,失去了競逐內閣職位機會的史特勞斯,其政治生涯到此亦畫上句號。
Q4: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為何指控奧本海默?
被譽為「氫彈之父」的愛德華泰勒 (Edward Teller),和奧本海默同樣都是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同時也是「曼哈頓計劃」早期成員之一。在電影中,他曾在秘密聽證會中指控奧本海默不值得信任,被奧本海默的妻子凱瑟琳 (Katherine Puening) 極度厭惡。
奧本海默在二戰後大力遊說美國政府和國際社會應限制核武器發展,可是 1949 年蘇聯成功試爆氫彈後,杜魯門總統 (Harry S. Truman) 就希望能加速新一代核武研發;因此奧本海默的反核立場可以說是直接槓上了政府內的支持派人士,亦惹來主力研究氫彈的泰勒強烈不滿,不惜與奧本海默這位過去的科研夥伴決裂!
從泰勒的在聽證會中的證詞裡,可以看出他認為奧本海默阻撓他研究熱核的計劃,對美國核武器發展大大不利,建議美國政府不要再讓奧本海默參與任何機密研究計劃。
因為聽證會上泰勒對於奧本海默的不利證詞,最終奧本海默的安全許可資格被駁回;有推論認為泰勒想要取代奧本海默,成為美國政府在研究熱核技術方面的權威科學家而扳倒奧本海默!
不管如何,泰勒自此被學術界中人認為太功利主義,加上泰勒原本的火爆性格、差勁的人際關係而遭學術界漸漸疏遠,於是他開始轉移接近軍方高層與政界中人,尋求可攀附的對象!
最終泰勒成功研發氫彈而成為了「氫彈之父」,在學術方面非常成功,但另一方面卻是誣捏奧本海默叛國的原兇之一〔雖然泰勒否認有指控奧本海默是賣國賊,但他確實有暗示奧本海默對美國不忠〕,而且經常向政府提出不切實際的瘋狂計劃,讓他成為後人對「瘋狂科學家」的刻板印象典型人物、一個有學術貢獻卻聲名狼藉的科學家!
Q5:國會聽證會中最後出現的大衛希爾是誰?
由雷米馬利克 (Rami Malek) 飾演,在電影中只是間中出現,卻在最後的國會聽證會上讓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史特勞斯 (Lewis Strauss) 大翻車的大衛希爾 (David Hill) 到底是誰?
大衛希爾是歷史中的真實人物,1942 年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後來也有參與「曼克頓計劃」,在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 (Enrico Fermi) 領導下的研究小組工作至 1946 年。
在 1945 年廣島原爆前,他是聯署「西拉德請願書」的七十名科學家之一,請願書要求杜魯門總統 (Harry S. Truman) 先發出最後通牒警告日本,切勿輕率使用原子彈,可惜仍然阻止不了悲劇發生!在廣島原爆後,希爾加入了致力解決原子彈對政治與社會影響的組織。
1959 年,在參議院確認史特勞斯商務部長提名的國會聽證會上,希爾作證揭露史特勞斯在背後發起針對奧本海默的指控,是出於個人私怨而非有真憑實據,最終包括參議員約翰甘迺迪 (John Fitzgerald Kennedy, JFK) 在內的參議院投票否決了這項提名,令史特勞斯失去了內閣職位。
大衛希爾是扳倒史特勞斯及令奧本海默最終獲得平反除去政治污名的關鍵人物!
Q6:美、蘇冷戰引發麥卡錫主義?
「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 是指 1950 年代以美國共和黨 (Republican Party) 參議員麥卡錫 (Joseph McCarthy) 為代表的一種反共政治態度。意指在欠缺足夠證據的情況下公開指責嫌疑人政治上的不忠、親共或企圖顛覆政府,或者是用不公平的調查或無理據的指控來打壓反對人士,造成人格和名譽的誹謗,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莫須有」的指控、現代版的「獵巫」行動。
「麥卡錫主義」源於 1950 年代初的美、蘇冷戰時期,緊張的局勢引發公眾對共產主義 (Communismus) 入侵、顛覆的擔憂,麥卡錫認為共產黨 (Communist Party) 已滲透了美國政府的部門以及其他私營機構,為了阻止國家被顛覆,他利用大規模的宣傳和無理據的指責,更根據白宮發布的「忠誠調查法令」去製造了一系列的調查和聽證會去企圖曝光共產黨的滲透。
起初被懷疑的主要對象包括政府僱員、好萊塢及娛樂界從業員、知名人士、政客、商人,甚至教育界及不同界別的工會成員等,不過後來牽涉的範圍越來越廣,除了共產黨,還有同性戀、新興宗教、社運人士等等都被針對及調查,甚至成為當時美國保守政治勢力剷除異己的藉口;雖然沒有足夠證據,但不少嫌疑人依然被定罪,個人事業遭到毀滅性打擊,有人甚至被判監禁,當時整個美國社會瀰漫著一片白色恐怖!
1957 年,麥卡錫本人逝世,「麥卡錫主義」也逐漸失去公眾支持而落幕;最終受到指控的名單上總共有 159 人,經過深入調查後卻發現只有九人確定為共產黨間諜,其餘都是被誣陷的無辜者,很多政府僱員像奧本海默一樣被取消安全許可資格,雖然事後證實是誣告而得到了平反,但造成的傷害已無法挽回!
但有意見認為「麥卡錫主義」雖然是一場白色恐怖鬧劇,但也讓美國社會正視蘇聯的威脅,因為當時的美國也確實有不少蘇聯間諜在偷取核彈科技。
Q7:為什麼要針對奧本海默舉行安全許可聽證會?
電影中針對奧本海默的安全許可聽證會,是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在 1954 年舉行的秘密聽證會,主要是調查奧本海默的親共背景、行動與其他相關細節,是否會造成其研究的機密核技術有機會被蘇聯盜竊,最後因為安全許可資格被撤銷,也代表他與美國政府合作關係結束。
此聽證會被發起,表面原因是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史特勞斯 (Lewis Strauss),懷疑奧本海默的種種可疑行為,包含娶了前共產黨員凱瑟琳 (Katherine Puening) 為妻,秘密去飯店跟共產黨員情婦塔特洛克 (Jean Tatlock) 會面等等,再加上蘇聯在研究核武器落後約四年,卻能在美國核試爆一個月的之後,蘇聯也宣布核試驗測試完成,讓他更懷疑奧本海默是蘇聯間諜〔最後查出盜竊機密的另有其人〕。在無法信任奧本海默的前提下,建議美國政府能中止奧本海默所有機密的原子能研究工作。
可是發起聽證會的真正原因,是史特勞斯在 1949 年的國會公開聽證會上奧本海默一句戲言,令史特勞斯認定是奧本海默對他的嘲諷,加上因為奧本海默的反核立場阻撓氫彈發展、婚內出軌、忘記猶太傳統等原因而更討厭奧本海默,發起聽證會只是出於個人私怨而非有真憑實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