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M-AND-COKE-2.jpg

自古以來,人們在開心的時候會喝酒慶祝,心情欠佳的時候又會借酒消愁,開心與不開心也會喝酒,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 ── 酒能醉人,而且喝酒會上癮,那麼喝酒為何會醉?又為何會上癮?到底「酒精」(Alcohol) 在我們身體裡面幹了什麼事?

翻查歷史,人類最早的釀酒記蛓距今已接近一萬年,據說是遠古遊牧時代,在遊牧民族所攜帶的食物中,因含糖的水果自然發酵而得出的意外發現。

這一萬年來,人類的釀酒技術不斷精進,不過,不論你所喝的,是從便利店買來的廉價 Vodka、酒吧裏的精釀啤酒、蘇格蘭威士忌、高級餐廳的日本清酒、又或是私人酒窖珍藏的頂級法國「卡本內蘇維濃葡萄酒」(Cabernet Sauvignon) ,結果都是一樣!

那麼,當我們喝下一口酒,酒精到底會怎樣影響我們的身體?又或被我們的身體氧化、分解最後被排出體外?

Alcohole27.jpg


一、人體如何處理酒精?

酒精,學名叫「乙醇」(Ethanol),非常易燃,常用作燃料也是普遍的溶劑和消毒劑,但人們也常常用來麻醉自己!

由你喝下第一口酒開始,體內的一連串化學機制便會開始啟動。身體會設法把乙醇 ── 氧化、分解,然後排出體外。只要一刻乙醇仍然在體內隨著血液流動,也會讓你感受到它的存在,而它在血液中停留的時間則取決於許多因素。


1. 吸收乙醇

乙醇到達「胃部」(Stomach) 及上側腸道中,如果胃中沒有食物,乙醇就會被直接吸收,相反當胃裡面充滿了食物,吸收自然也變得比較慢。也就是為什麼空腹喝酒特別易醉的原因!

理論上,喝酒速度愈快,身體吸收也就愈快 …… 直到一個臨界點  ── 也就是當乙醇濃度太高時,反而會令消化道發揮它的抑制功能,使生理機能慢下來,吸收的步伐也隨著放緩。

當出現這種情況,連乙醇本身也會成為一種刺激劑,令你的胃部分泌黏液,使得消化作用更加緩慢。

2. 將乙醇分解成「乙醛」(Acetaldehyde)

胃中大部分的乙醇之後會被導引至「肝門靜脈」(Hepatic Portal Vein),這是進入肝臟(Liver) 的入口。

在這裡,乙醇會被一種稱為「乙醇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的酵素所氧化,分解成「乙醛」 ,之後乙醛又會被一種稱為「乙醛脫氫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的酵素分解成「乙酸」(Acetic acid),乙酸最後經過「三羧酸循環」(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被分解成「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和水,最後排出體外 ...... 然而「乙醛」並不是個好東西。

Alcohol7.jpg

雖然少量的乙醛不至於造成大礙,可是問題出在乙醛本身的「親和性」太強 ── 因為它非常容易與其他分子引起化學反應形成化合物,又稱「加合物」(Adduct),幾乎可以把接觸到的所有物質給攪亂。

乙醛附著在「脱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時,會衍生成至少一種致癌化合物,能干擾人體的「脱氧核醣核酸甲基化」(DNA Methylation)過程,也就是擾亂了正常人體按照特定規律、依不同基因合成「蛋白質」(Protein) 的工作過程。

乙醛還會緊緊附在構成細胞骨架的微導管、支撐「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 的「膠原蛋白」(Collagen),以及血液中運送氧氣的「血紅素」(Heme) 上,甚至破壞「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 中產生「血清素」(Serotonin) 與「多巴胺」(Dopamine) 的機能,這可以導致人們對酒精沉迷上癮、生理反應遲緩及引致情緒低落。

過多的酒精不但把我們的身體弄得一團糟,而且會令我們從分解過程中得到一樣副產品 ── 營養學家會以每公克有多少「千卡」(kcal/g) 來作為衡量單位,而節食者一般會將其稱為「卡路里」(Calories)。

你日常食用的「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例如米飯或麵包〕每公克可以貢獻 4.1 千卡熱量,而乙醇幾乎是它的兩倍。

Alcohol27.jpg

可是乙醇帶來的這些熱量卻沒什麼營養價值 ── 裡面既沒有「維生素」(Vitamin)、也沒有「礦物質」(Mineral) 或蛋白質。所以,我猜這是為什麼有人倡導飲用啤酒的原因 ── 啤酒富含蛋白質。

尤其對有喝酒習慣者而言,來自乙醇的卡路里可能佔每日總卡路里的 10%〔酗酒的人從乙醇攝取的卡路里更可能高達 50%〕;那麼對於既愛杯中物,又講究營養價值的人,新鮮果汁調配的雞尾酒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二、喝酒為何會醉?

這是因為酒精抑制腦部活動的結果,而影響的程度和次序,則跟腦部的構造有關。

人體腦的每個部位有不同的功能,最外側的「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 負責理性與思考;大腦內側的邊緣系統則負責感情、記憶;接近後腦杓的「小腦」(Cerebellum) 掌管運動功能,而最裡面的「腦幹」(Brainstem) 則掌管呼吸等維持生命的必要機能。

當我們開始喝酒,酒精會隨著血液傳到腦部,首先會抑制最外側的大腦皮質活動 ── 當大腦皮質的功能減弱,被理性所抑制的情感與本能的衝動就會顯現出來。

所以,平常一本正經的人酒醉後才會變得過度活躍、胡言亂語又或哭笑不停,把平日受抑壓著不敢說的話又或不敢做的事,也統統釋放出來!

腦部的構造.jpg

雖然如此,這種程度的稍微失控仍屬輕微,但是如果再喝下去的話,運動和記憶的機能也會漸漸失效。這樣的話,走直線也難以做到,到了第二天連昨晚做過什麼事都忘得一乾二淨〔也就是所謂的「斷片」 〕。

但如果到此刻仍沒停止繼續喝酒,酒精就會連腦幹都麻痺,引發急性酒精中毒,連呼吸中樞都受到抑制,到這種地步,呼吸和血液循環也可能無法維持正常運作,就會有生命危險,不時都有「喝酒喝到死」的個案出現,喝酒過量絕對是不可小覷的問題。

本來在一般情況下,喝進體內的酒精會被肝臟慢慢分解。如果是以來得及分解的速度喝酒,基本上是不會出現「突然腦幹麻痺」這種大麻煩。會演變成急性酒精中毒地步,多半是毫無節制一口氣喝很多,令身體來不及分解酒精所造成。

Alcohol76.jpg

 

三、為什麼喝酒傷肝?

我們知道肝臟是非常重要的器官,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也是體內新陳代謝的中心。在肝臟中發生的化學反應估計有 500 種以上。具體來說,肝臟主要從事下列五種「工作」。

1.產生膽汁
首先澄清一項不少人的誤解 ──「膽汁」(Bile) 並非由「膽囊」(Gallbladder) 生產,而是肝臟。

肝臟生產膽汁後運送至膽囊儲存,在膽囊內濃縮之後被發放到「十二指腸」(Duodenum) 中應用。膽汁是有助於吸收「脂質」(Lipid) 和「脂溶性維生素」(Lipo Vitamin ) 的消化液

2.合成功能
五穀雜糧進入消化道,經過消化,分解為「葡萄糖」(Glucose) 才能運送至肝臟,然後被人體吸收利用。葡萄糖被運送至肝臟後,其中一部分在肝臟內貯存為糖原,以備日後利用。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Amino Acids) 也在肝臟內進行蛋白質合成、脫氨、轉氨等作用。肝臟還是多種「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 的主要合成器官,人體內十二種凝血因子,其中四種是在肝內合成的。

肝臟解酒功能2.png

3.分解功能
肝臟是人體的主要排毒器官,它可保護機體免受損害。體內的某些代謝廢物或腸道細菌的腐敗產物以及服用的藥物等,經過肝臟處理,由有毒物質變成無毒、毒性較小或易於溶解的物質則被排出體外,這個過程稱為「排毒作用」(Detoxification)。

4.濾過功能
內分泌器官合成激素,以微量調節各種人體功能。大多數激素在肝內發生化學變化並排出。如「甲狀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雌激素」(Estrogen)、「醛固酮」(Aldosterone)和「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都在肝臟內進行代謝。所以當肝病較重時會出現激素水平的失衡,影響身體的正常功能。

5.貯存功能
肝臟可貯存脂溶性維生素,人體 95% 的「維生素 A」(Vitamin A) 都貯存在肝臟內。肝臟還是維生素 C、D、E、K、B1、B6 等的貯存和代謝場所。我們知道「鐵質」(Iron) 是組成「血紅蛋白」(Hemoglobin) 的重要成分,肝臟中儲藏的鐵質比人體內全部血液中含有的鐵質還要多。

Laura E Nagy.jpg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 的病理生物學家 Laura E. Nagy 曾做過乙醇對肝臟影響的研究,她解釋道,『當人喝進大量酒精,負責分解乙醇的肝細胞必須從血液中耗用比平常更多的「氧」(Oxygen),才能維持氧化這項化學反應,可是這卻是一場既浪費資源而且徒勞無功的無聊遊戲 ── 肝細胞不斷從一長串分子上把「電子」(Electronic) 摘下來,然後又再將它們鑲回去!

這場無聊遊戲最終會隨著「自由氫離子」(Hydrogen ion) 及「質子」(Proton) 的出現而完結,但此刻卻需要更多的氧原子與它們鍵結,以製造水分,不過耗用過多氧原子的結果是造成了肝臟的周邊組織細胞缺氧 ── 因此難以承受毒素與病原的侵害,嚴重影響肝臟對外來有害物質的防禦力。』

Laura 續說,『雖然肝臟受到傷害後身體會進行修復程序,最後會痊癒。不過,一旦經常喝酒過量,令到免疫細胞來不及修復,損壞的組織就會一直存在,容易引致發炎,這種發炎反應通常都是免疫系統對抗感染所引起,可是一旦發炎,除了大大削弱肝臟本身原有功能外,更加容易令肝臟產生病變。』

經常性飲酒〔即使還稱不上酗酒〕還是會讓肝臟失去另一項主要功能:分解與代謝「脂肪」(Fat) 及「脂肪酸」(Fatty acid) 的能力。脂肪開始累積在肝臟;「脂肪肝」是經常性過量酒的癥候,更嚴重一點,則是「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的前兆。

Liver Cirrhosis1.jpg

 

四、 喝酒為什麼會臉紅?

想要喝酒喝得多又暢快?別急!要成為酒聖,就得先看看身體如何解決乙醛的問題。之前提及過,我們的肝臟會製造一些稱為「醛去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的酵素 ── ALDH1 及 ALDH2 等,用來代謝乙醛。

而人體能否產生足夠有效的醛去氫酶酵素,就是判斷一個人能否喝酒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造成所謂「喝酒會臉紅」的原因,如果閣下不幸屬於「臉紅一族」的話,那就代表著命中注定無法成為酒聖囉!

Antabuse-Disulfiram-For-Alcoholism.jpg

據統計,原來在亞洲地區,中國、台灣及日本,有高達半數人口所製造的 ALDH2 功能不達標。所以你會見到有不少人酒後很容易出現臉紅的特徵。不但如此,還有更糟的是 ── 喝酒易臉紅小心是食道癌的超高風險族群,據一項研究顯示,日本人喝酒而導致食道癌的機率遠高於其他國家。

另一方面,雖然乙醛產生的副作用令人厭惡,但也被利用來製成一種有效的治療酒癮藥物 ── 「戒酒硫」(Disulfiram)〔較耳熟的品牌是 Antabuse〕 。服用戒酒硫後,能阻止醛去氫酶的產生。也就是說,戒酒者仍可飲酒,也能喝到醉,但是會嘔得很慘及酒醒後頭痛慾裂,不想活受罪就要停止再喝酒,是種有效的酒癮逆向㧕制劑。

 

五、為什麼喝酒會特別想尿尿?

肝臟沒有代謝完的乙醇會再次進入血液。喝完第一杯酒後,乙醇會在二十分鐘內讓你產生尿意,因為它對「腎臟」(Kidney) 內一種叫做「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 的神經傳導物質形成抑制作用,這種物質有個別名叫「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

基本上,ADH 促使腎臟牢牢抓住體內水分,一旦失去作用,構成腎臟組織的細管壁面會從海綿狀變成通暢的導管。頓時間,所有液體流進膀胱,而你得排出,水分流失也令人體中的「電解質」(Electrolyte)〔鉀、鈉及氯化物〕濃度升高。

對經常過量飲酒或酗酒的人來說,這個現象會造成很多傷害,使肝硬化的情況更嚴重;不過,適度飲酒者的腎臟反而因此受惠,因為乙醇也扮演了「抗氧化劑」(Antioxidants) 的角色,可降低罹患「二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2DM) 及腎病的風險。

因此,只要適當節制乙醇的攝取量,人體內存在的各種生理機制是有辦法加以調適的。

當然,為了身體健康著想、同時避免酒後失態和在酒醒後頭痛得想死,酒還是切忌豪飲猛灌,輕啖淺酌的就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son20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